1.袁世凯有几个儿子?袁世凯有1妻9妾共生32个孩子
2.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的名称的由来
3.栖霞寺佛教难民收容所真实存在吗
4.贝拉日记中的威尔逊是何人?
5.有谁知道南京市栖霞区有哪些历史名人详细些谢谢
6.我砍了5个人的头,杀苍蝇一样!22岁日本兵这样说
7.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文简介 300字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中国抗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从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当英、美、法实行绥请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孤军奋战,英勇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所受压力。
?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并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罗斯福说:“如没有中国,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苏联元帅崔可夫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 总之,中国是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击日本陆军的80%左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抗击日本陆军的半数以上。14年中,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 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战提供援助的国家。1937年8月,中国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物资援助,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美国一度奉行绥靖政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美国取两面政策,一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又向日本大量出口战略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取了支持中国、联合中国共同抗日的政策。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陈纳德还曾组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
英、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开展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投身中国抗战。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法国医生贝熙叶开辟运输药品的自行车“驼峰航线”,德国的拉贝、丹麦的辛德贝格在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英国的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记者积极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壮举。
袁世凯有几个儿子?袁世凯有1妻9妾共生32个孩子
1、拉贝书写的《拉贝日记》揭露了日军的暴行。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2、辛德贝格。他在期间,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中国日语翻译颜柳风等人,在保护江南水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了难民区,庇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
3、明妮·魏特琳、程瑞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保护校产,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的名称的由来
? 袁世凯有1妻9妾共生32个孩子
吕贝卡袁世凯头上那顶?窃国大盗?的帽子,戴了一百年。曾几何时,物理学家袁家骝身上?袁世凯孙子?的身份都令官方觉得?敏感?,直到最近几年,?重新认识袁世凯?的话题才慢慢展开真实袁世凯生活的图景。袁世凯以多妻多子著称,一共有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相当数量的袁世凯儿孙选择在海外生活,有袁家骝这样的科学家,也有袁文重这样拿下艾美奖的动画师,留在国内的后人,则免不了受??的戕害。比韦小宝多三个妻子袁世凯一妻九妾,比韦小宝还多三个,他活了57岁,过了50岁还在纳妾,完全是古人开枝散叶的作风。袁世凯17岁在河南老家成婚,娶了元配于氏。公认这位元配夫人无甚过人之处,并不讨袁世凯欢心。于氏的祖父是淮阳首富,家里教女儿的原则都是封建礼仪那一套,于氏在跟随袁世凯离开河南老家之后就适应不了大世界,外交礼节中不敢跟公使握手,袁世凯冷落她可想而知。袁世凯的?大夫人?,即大姨太沈氏,是传说中的?名妓?,资助袁世凯求功名,颇有几分色彩。袁世凯年轻时两次乡试都未中,一度在上海混迹,寂寞时就去妓院,因此得以结识沈氏,两人相处不错,沈氏劝他离开上海谋出路,并且愿意资助他盘缠。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中如此记录这一段:?沈氏备酒送行。席间对他说明,在他去以后,她立刻就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希望他努力功名,不要相负。我父亲听了以后,也就指天誓日,洒泪而别。后来,他随吴长庆到了朝鲜,果然把她接了去,做他的姨太太。?但在袁克文的文章中,沈氏的故事却变成了被拐卖到妓院誓死不从,袁世凯出面为其赎身,沈氏以身相许。袁世凯对沈氏重视有加,把她带在朝鲜以太太身份社交。沈氏流产后不能生育也并未影响她在家中的地位。袁世凯的儿女们称元配夫人于氏为?娘?,称沈氏则为?亲妈?,足见其地位。沈氏之后的第二、三、四姨太都是朝鲜人。1881年5月,袁世凯到山东登州投靠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次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闵妃(明成皇后)请求朝廷支援,袁世凯因此随吴长庆赴朝。袁世凯很快平息兵变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朝鲜,娶了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金氏本以为自己是做正室夫人,没想到袁世凯一并娶了自己的陪嫁丫头白氏和季氏,三人一样是妾室,排序还是按照年龄来,身为贵族的金氏不过是三姨太。金氏生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过继给大姨太沈氏。著有《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的袁家三女儿袁静雪(原名叔祯)也是金氏的女儿。五姨太杨氏也深得袁世凯宠爱。杨氏自小父亲做生意,见识通达,也能管家,照顾袁世凯的日常起居,被称为袁府的王熙凤。杨氏的孙女、袁克桓的五个女儿在《百年袁家》一书中对祖母杨氏评价颇高:?她精明、干练、公正、美丽,深得我们祖父的信任,在 *** 生活时被委以主持管理大家庭的重任?她要求儿孙好学读书,兴办实业,为国效力。她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这评价当然有点主观,袁克文在《诸庶母传》里说到杨氏是:?颖敏得先公欢。?袁静雪则直接说:?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我父亲对她却特别宠爱。?六姨太叶氏最早是袁克文认识的。袁克文在南京办事时认识了这位青楼女子,一见钟情就要定终生,叶氏送了自己的照片给袁克文。袁克文回家给父亲磕头复命,叶氏的照片滑落掉地,被袁世现。袁克文不敢告诉父亲自己在外面跟青楼女子往来私定终身,居然说这是给父亲物色的漂亮姑娘。袁世凯大喜派人去南京马上将叶氏接来。叶氏以为自己要嫁情郎,结果却嫁了情郎的爹。这段孽缘由袁静雪记载,袁克文自己在《辛丙秘苑》倒还大方称赞叶氏:?婉娈明靓,柔质丰仪。十七来归,先公极爱宠之。?七姨太张氏是大姨太身边的侍女,后来被送给袁世凯当小妾。张氏没有子女,因病早亡。按袁家规矩只能被称为?姑娘?。八姨太郭氏自小和母亲一道在青楼生活,后母亲去世,郭氏因为葬母亲和抚养弟弟欠债,放言要卖身。袁克文从相好的青楼女子处得知郭氏一事,和养母大姨太沈氏商量后将郭氏献给袁世凯。大姨太先后给袁世凯献了两个小妾,五姨太杨氏不知是争宠还是跟风,也把自己的丫头刘氏送给了袁世凯。至此,袁世凯年过五旬,有了十个太太,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却活不过六十。风流袁克文鼓吹袁世凯登基,自己想当太子的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建党伟业》里却把这事安到袁克文头上,一度引起袁克文后人不满。袁克文和袁世凯数度政见不合。袁世凯和日本签署 ?二十一条?,袁克文以之为国耻,作诗曰:?五月九日感当年,曜灵下逼山为碎。(民国历史 )泪化为血中心摧,哀黎啼断吁天时。天胡梦梦不相语,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龙一醉呼,会有谈笑吞骄奴。壮士奋起兮毋踌躇。? 1915年袁世凯称帝,袁克文拒绝试穿皇子服,另写一首诗《感遇》,末两句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这两句被定性成为?反诗?,袁克文因此被软禁在北海。在袁世凯称帝前,袁克文已经过上了青帮头目的生活。有人愿意用曹氏三父子作比,袁克定就是野心切善妒的曹丕,袁克文则是有才但心不在政途的曹植。1912年袁克文远赴上海,《袁克文传》里认定原因是袁克定指袁克文?*及父妾?。袁克文到上海之后,就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这个青帮?大?字辈的辈分,高过黄金荣和杜月笙。青帮康熙年间创立,这些辈分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袁克文这个?大?字辈,简直高得吓人,通常认为有这个辈分是因为袁克文花了重金且有袁世凯儿子的身份。袁克文辈分虽高,但也知道不要得罪人。他主动造访黄金荣,见面礼是10枚英国人铸造的黄金纪念币,这纪念币是袁世凯用来纪念他成为大总统的。传说黄金荣又送了杜月笙三个。袁克文和黄杜相处融洽,一同寻花问柳,同桌搓麻。袁克文以文人身份在帮会玩票,也收些门徒,但是收徒范围很窄,大多数属于梨园、报界、文学界等文艺人士。1922年9月12日,袁在《晶报》上登了一篇《门人题名》的文章, 列举了16位门徒姓名,著名京剧演员金碧艳、金珏屏、余叔岩都在其中。袁克文既没有打入工商界,又缺少与地方军阀的联系,也没有从事之类的黑色事业谋取暴利,撰文卖字维持日常开支,完全不像青帮大佬做派。之后袁世凯消气让袁克文回京,他也就答应了,因为离家时携带的10万元已经挥霍光了。袁世凯广娶妾室,袁克文则是到处留情,传说是袁克文11岁时便跟随长兄袁克定外出狎妓。袁静雪则这样说袁克文:?他的荒唐生活,从十五六岁就开始了,常常整夜不回来,大姨太沈氏对他百依百顺,帮他隐瞒。?在婚配这件事上,慈禧太后一度要把自己的侄女指婚给袁克文,袁世凯不愿因此受制于慈禧就立刻谎称袁克文从小便和一户人家的女儿有了婚约,之后给袁克文找了第一个妻子刘梅真(刘姌),是富商的女儿。新婚尚有新鲜劲儿,不久后袁克文再度徘徊在风月场里。袁家骝的生母薛丽清,又名雪丽清或情韵楼,袁克文称她为?温雪?或?雪姬?。本是南部小班名伶,据说皮肤细腻白皙、气质高雅,袁克文一见倾心,纳为姨太太。据说薛丽清跟随袁克文是?一时高兴?,入门当小妾是为了见识一下?宫中?高贵。谁知袁克文生性恬淡,不爱政治和功名,让薛丽清觉得?毫无生趣,几令人闷死?。此外,袁府规矩甚多,家中有大事,府中上下天未明就要起床梳洗。袁家骝3岁时,薛丽清干脆出门寻自由,?宁可再做胡同先生,不愿再做皇帝家中人也?。袁世凯57岁时,儿孙们都来拜跪,袁世凯注意到3岁的袁家骝,问是谁家孩子,母亲是谁,老码字只能答是二少爷克文家的,母亲现居在府外。袁世凯立即下令,请袁家骝的母亲来见。其时薛丽清早已远走高飞,袁克文只能找当时的相好,青楼女子小桃红来充数。不巧的是这位小桃红和薛丽清一个性格,受不了拘束的,在袁府居住了三年多,又离家出走。袁世凯57岁去世,袁家骝一直由别房照料。他13岁进天津南开中学念书,在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司徒雷登帮助下获得赴美深造的奖学金,之后一生顺利地当着科学家。25岁赴美留学前,袁家骝找到父亲的老友方地山,才知自己的母亲是谁。苦苦寻到上海,才知母亲已在两年前过世。父亲和祖父风流成性,袁家骝和吴健雄却携手终老成全一段佳话。袁家骝的名片上只有自己名字的三个字,是父亲袁克文手迹。实业家袁克桓都说袁世凯的儿子里,最有才的是袁克文,最有钱的是袁克桓。这和袁克桓的生母,那位会管家的五姨太杨氏脱不开关系。在袁静雪的笔下,五姨太有过让袁克桓做太子的尝试:?五姨太太想到自己既是我父亲身边最宠的人,自然也就希冀着那样的尊位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她就时时在我父亲身旁嘀嘀咕咕,要求立她的长子?老六(克桓)为?太子?。这个情况,不但伺候我父亲的丫头流露过一言半语,就是我也听到五姨太太在我父亲面前称赞老六的种种好处。我父亲处在这内外夹攻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不使他越加恼火呢!?《百年袁家》一书却认为五姨太并无争太子之心,而她留给后代的遗嘱是:?不要从政。?比起大姨太溺爱袁克桓的做法,五姨太把持家之道同样用在教子上。袁静雪曾经描述过袁世凯死后其子孙的状态:?我二哥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我们家里,大姨太太三姨太太、二哥三哥等,后来都抽上了瘾。?反而是五姨太这一支最没有?纨绔相?。袁世凯死后,全家人都离开 *** ,并遵照袁世凯遗嘱分家。每个儿子15万元(包括银元、黄金、股票),每个女儿1万银元,每位如夫人(即姨太太)分得一幢楼。儿子越多的姨太太分得的家产越多,所以有四个儿子的五姨太杨氏和有四个儿子的二姨太白氏分得了最多的家产。五姨太经商的头脑这时体现出来,她带着孩子到天津一幢洋楼居住,把部分家产用于兴办实业,鼓励儿子投资民族工业。杨氏有四男二女,两个女儿早亡,儿子依次是袁克桓、袁克轸、袁克久和袁克安。这几个儿子成年前都赶上袁世凯的事业上升期,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袁世凯用旧式家馆(类似私塾)的方式教育子女,给他们打好了四书五经传统教育的基础,而后又颇有远见地将儿子们送到英美留学,接触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在杨氏的经营之下,几个儿子全部娶了名门之后,包括清廷旧官的女儿、黎元洪的女儿和天津大盐商的女儿。表现最突出的是袁克桓。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桓手中分得了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江南水泥等知名民族工业的股票,从这些股票开始迈向实业,上世纪30年代已是启新公司总经理、开滦煤矿中方董事长。袁克桓其时地位重要,以致他每次从唐山回天津都会引起股票波动。抗战期间,袁克桓支持丹麦人辛德贝格(当时受雇于江南水泥厂),把江南水泥厂变成了南京最大的流动性难民营,在三年半里接纳过三万多名南京市民。袁克桓用拖延方式拒绝为日军提供工业资料,他的大儿子袁家宸一度被关进日本宪兵队监狱。抗战胜利后,袁克桓的经营重点放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和上海耀华玻璃公司上,但是国共很快开战,他的实业发展举步维艰。内战结束前,袁克桓的朋友们几乎都选择了离开,但是袁克桓的话是:?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我费了这么大的力量来保护住我的厂,这么天大危险的条件下我都没有走。?所以做出了全家留在国内的决定。解放后,袁克桓对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均积极主动,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主动把自家花园低价出售给高干,1956年去世。十年之后,??浩劫来袭,袁克桓的五个女儿均被抄家批斗,批斗剃头无一幸免,三女袁家蕖家里被抄得一双鞋都不剩。另一个家字辈的袁家女儿、袁家骝的胞妹袁家祉状况更糟糕。这位嫁给段芝贵公子段昭延的袁家**,被无休无止的批斗折磨出了毛病,一听口号声就会发抖。13年袁家骝回国时,袁家祉正靠做临时工、洗衣妇养家糊口。?上面?交代袁家祉和袁家骝会面时注意,不准议论时事政治,不准把袁家骝带进自己住的破房子,到车站接站时全家人都要穿新衣服,见了面不准哭。托袁家骝的福,他在国内的兄弟姊妹们都有了?落实政策?,改善生活的机会。??结束后,家字辈的袁家人陆续选择在海外生活。更年轻的后人间或也会引起一些关注。在2009年电视艾美奖颁奖典礼上,一位华裔动画师获得最佳平面设计和艺术指导奖,他是袁世凯的玄孙袁文重。栖霞寺佛教难民收容所真实存在吗
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侵华日军期间,当时26岁的丹麦人辛德贝格和他的德国同事京特一起,在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营,庇护了1万多名南京难民。今年2月19日是辛德贝格诞辰100周年,昨天,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特别为辛德贝格制作了专题展,共展出66张。丹麦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姚朔仁出席开展仪式。栖霞区还与侵华日军史研究会一起召开座谈会,纪念辛德贝格先生。 “辛德贝格在期间挺身而出进行了人道主义援助活动,我为他感到骄傲。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关于辛德贝格的专门展览。我希望这个展览让人们了解辛德贝格的事迹,并且能够加深丹麦和中国的友谊。”姚朔仁在展览上说。
丹麦水手立下“生死状” “如果没有在江南水泥厂的107天,辛德贝格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爱冒险的水手。”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说,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从当年的平凡水手成为中国难民的“保护神”。 1937年,辛德贝格和京特一道,来到南京代表丹麦和德国保护两国在江南水泥厂的设备。在前往南京前的12月1日,他在上海签订了一份“生死状”。展览上,记者看到辛德贝格在“生死状”中用英文写道:“我自愿前往南京附近的栖霞山江南水泥厂,战时停留期间,风险自担,使我负伤、伤残或死亡,除合理的医疗费用,不对F·L·史密斯公司或其他任何方面附带任何要求……” 正是在南京,辛德贝格用勇气和坚毅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南京” 大期间,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和京特在江南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1938年3月丹麦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中,用了辛德贝格这样一段话:“我在厂里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我还让人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但是江南水泥厂的医疗条件不好,辛德贝格想方设法把受伤的中国百姓送进城里。1937年12月,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被日本兵用手榴弹炸伤,伤势严重,辛德贝格用摩托车把他送进城求治,在中山门受到日军阻拦,他绕行太平门,快速行经岗哨,终于到达鼓楼医院(当时称金陵大学医院)。这是1938年,辛德贝格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拉贝先生递交的报告中众多救护中的一件。 “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展览中,有14张选自“辛德贝格相册”。这本相册现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奥斯汀分校的档案馆内,其中不少都是辛德贝格冒险拍摄的。特别是辛德贝格的说明写得很具体,因而让人震惊:“这个农民的男孩被(日军)枪托打死,因为他没有脱帽”,“野生动物和流浪狗正在吃这些尸体”……。这些都是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吴先斌介绍,1939年,辛德贝格去了美国,加入了美国商船队,为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提供后勤支援。他终身未婚,年4月因病去世,骨灰撒入大海。生前辛德贝格很少同人们讲在南京的经历,直到他的妹妹整理遗物的时候才重新发现了这段历史。2004年12月17日,辛德贝格的故乡丹麦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85岁幸存者苏国宝: 辛德贝格给的大米和银元 维持了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 当年受辛德贝格先生救助过的85岁老人苏国宝昨天也来到展览现场。老人是江宁区汤山社区湖山村人,侵华日军期间,苏国宝才12岁,他3岁的弟弟被日军扔进河里淹死,姨姑夫则被绑在桑树上砍了头。 “当时老百姓都叫他辛佩。包括我家在内的几十棚户都被烧了。辛德贝格和京特来查看。两人各给了我一块大洋,并给了我家36斤大米。辛德贝格还叫我到水泥厂做工,并表示以后送我读书。”老人回忆,“当时只要活下来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念书。我就谢绝了。”但为了表示感谢,苏国宝还给辛德贝格和京特两人跪下磕了一个头。
辛德贝格个子高高的,没有架子,客气得很。”苏国宝回忆说,这些粮食及两块银元维持了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使得他们全家得以存活下来,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 说到这里,苏国宝颤颤巍巍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地揭开层层包裹,里面有一张是他和辛德贝格十多位亲人的合影,“那是2005年,辛德贝格家人来南京找到我后拍摄的,他的弟弟妹妹和辛德贝格长得真像,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们。”
贝拉日记中的威尔逊是何人?
是的。南京沦陷后,栖霞寺僧侣为保护、救济难民,在该寺组织成立了难民所。栖霞寺佛教难民收容所主任为寂然和尚。寂然法师被世人称为:南京“辛德勒”,公元1938年3月,在南京栖霞寺营救了2.4万名幸存难民,坚持了4个月。
1937年12月份,日本侵略南京。在南京举行大时,日军惨无人道,不管老弱妇孺见人就杀,很多难民无家可归、无处藏身,他们在这个时候,把生命唯一的希望放到了大慈大悲的菩萨身上,想到了千年古刹栖霞寺。
期间,栖霞寺有24000多位难民,栖霞寺监院寂然和尚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作为一名手无寸铁的出家人,大义凛然地在栖霞寺建立难民收容所,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来对付惨无人道的日军,与日本军人斗智斗勇,保护了两万多难民。
大期间,日军多次袭扰栖霞寺,肆意儿童和妇女。为了阻止日军对于栖霞寺的袭扰,寂然法师书写抗议书,通过丹麦工程师辛德贝格转交给约翰·拉贝先生,并翻译成英语递交给日本大使,来控诉日本军人的罪行。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有关的人》,被记录于《拉贝日记》第566页。
根据《栖霞山志》记载:在大期间,栖霞寺的法师们把寺里的全部粮食都拿出来,以解决几万名难民的吃饭问题。原来栖霞寺的僧人一日三餐,寂然法师为了救济更多的难民,号召僧人一日两餐,以减少饮食,他说:修行之法,日食两餐,补济饥饿,救难民生命为第一修行大要。这就是寂然法师的修行大愿。
在抗战期间,寂然法师提倡修行大愿,他鼓励僧众:如今国难当头、众生有难,应当学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普度众生,应当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为我中华寻声救苦。寂然法师终因积劳成疾,于1939年10月12日圆寂,享年40多岁。
有谁知道南京市栖霞区有哪些历史名人详细些谢谢
《拉贝日记》中的罗伯特 · 威尔逊医生
“他是一位美国公民,也是一位蓝眼睛的中国人,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英雄。他将因为在期间的英勇行为,而永远被我们怀念。”
这位医生,名叫罗伯特·威尔逊。
威尔逊是一个正宗的美国人,不过他是在中国的南京出生的。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曾在南京担任过金陵中学校长、金陵大学外文系主任,因此威尔逊也是在南京降生的,他经常说:我就是一个蓝眼睛的中国人,南京就是我的家。
长大后,威尔逊被父亲送去了美国哈佛大学读书,但是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南京,成为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
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的这段时间里,威尔逊主要工作在鼓楼医院,救助因为日军空袭而受伤的无辜平民,同时利用自己美国人的身份,来为妇孺儿童提供庇护。
当时,留在南京的共有22位外籍人士,比如著名的拉贝、贝德士、辛德贝格等人,而威尔逊是唯一一位外科医生。
随着日本人暴行的泛滥,伤员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医护人员也在不断地减少。根据威尔逊在日记中的记载,到1937年12月18日,最后几名中国的医护人员也逃走了,整个鼓楼医院只剩下威尔逊和他的同事特里莫,还有少得可怜的护理人员。与此对比鲜明的,是鼓楼医院里遍地的呻吟伤者。
从他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12月24日,威尔逊一连做了十几台手术,完全挤不出进餐的时间,几乎累到昏厥;第二天,又是10台手术。除了担任主刀医师的职务之外,威尔逊还必须同时兼任巡护员、护理员等等多重身份。
然而,情况的艰难还远不止于此,疯狂的日本士兵根本无视国际人道主义公约,对于收纳众多伤员的鼓楼医院,日军竟然明目张胆地进行轰炸并肆意地抓走伤员。
为了制止日本人的这些行为,威尔逊不得不和几个同事轮流值班,并不时地冒着生命危险跑去大使馆抗议。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可以说拖垮了威尔逊等人的身体,到后来威尔逊的嗓子几乎失声,他的同事特里莫更是高烧到不省人事。
尽管他们拼尽了全力,但对于遭受灭顶之灾的南京城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所以,除了夜以继日地救助伤员,威尔逊还详细记录了日军的诸多暴行,以图作为日后控诉这群恶魔的证据。这些珍贵的记录,几经辗转才到了美国记者斯提尔手中,并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上刊登出来,取名为“地狱中的四天”,详细揭露了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些内容,彻底击破了日本人所吹嘘的“共荣景象”,也为日后对日军的审判提供了重要证据。
威尔逊的救助工作一直进行到1940年12月,最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返回美国。当他离开南京时,数万南京市民列道相送,并送给他一块牌匾,上写“爱众亲仁”。
回到美国后,威尔逊立刻成了各家媒体访的对象,但威尔逊很平淡地说:“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而已,我是一名医生,看到那么多呻吟的病人,我不可能视而不见。”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上,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吧,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而**《拉贝日记》中,史迪夫·布切米饰演罗伯特·威尔逊医生:
这个人物的性格乖僻,不过正符合史迪夫一贯的表演路数,威尔逊医生是美国人,他从一开始就处处针对约翰·拉贝,因为拉贝有着纳粹党员的身份,他始终觉得拉贝不是好人,每每在公开场合遇见拉贝,威尔逊医生少不了一顿冷嘲热讽。威尔逊医生这个显然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的类型,嘴上虽然很硬,但他其实比任何人都要关心南京的难民,因为在战争爆发初期,送进医院的病患已经让他感到崩溃,日军惨无人道的使南京成了一座地狱,所以他才义不容辞的和拉贝携手创建了南京难民安全区。
史迪夫·布切米虽然在片中还是配角,但他的登场总是很抢风头,他尖酸刻薄的语言,还有对病患的无私关怀,威尔逊医生这个人物本身的戏剧性就很强,每一句话都会说到要害,这可能和人物的职业有关。史迪夫·布切米必然在出演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他饰演的这个人物看起来就真实可信,挑选这样一个浑身是戏的演员参与表演,制片方的确是选对了人。
我砍了5个人的头,杀苍蝇一样!22岁日本兵这样说
话说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明僧绍的山东名士,为了躲避战乱寻求太平之地,就来到了摄山(栖霞山原名)。
明僧绍修建了宅舍,并贡献出来,邀请高僧法度大师来讲经并担任住持。
而明僧绍也是别有一番闲情,在美丽的山林里陶醉着还不过瘾,索性连名号也改了,自称“栖霞居士”,寓意栖居于云霞野壑之中,将佛寺称为“栖霞精含”——这是栖霞寺的起源,栖霞山也因寺而得名。
从“栖霞”开始,这座山便与佛结下了缘。
栖霞居士曾多次拒绝当朝皇帝的邀请,归隐于栖霞山中怡然自得,把学佛、赏景作为人生大事。
他死后,子孙继承遗愿,在栖霞寺后的西峰石壁上开凿了三圣殿,殿内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左右两边立着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像,三座圣像巨硕庄严,宏伟大气,守护着栖霞山,也陪伴着逝去的老居士。
栖霞居士的尊佛精神在栖霞山被代代相传。
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繁荣的那段时间里,栖霞山也没有落后,齐梁两代的王公贵族争相捐资凿石造像,于是便有了被称为江南云冈石窟的千佛岩。
提及栖霞寺佛学,就不能不说三论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刘宋时期,一位辽东和尚僧朗,来到栖霞寺游学,跟随法度大师,精研“三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宗”三部经典)。
梁武帝听说后极为重视,特派10位僧人跟随修习。
到了隋代,僧朗再传弟子吉臧在栖霞寺完成三论的注疏,创立了三论宗,使三论义学发扬光大,并传布到朝鲜、日本等地。
栖霞寺也因而成为二论宗祖庭,受人参拜。
除了栖霞寺,还有舍利塔这颗佛门明珠让栖霞山备受尊崇。
隋文帝杨坚曾下令全国八十三州同期兴建舍利塔,当时栖霞山的舍利塔被列为榜首。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是木制结构,原塔在一场法难中被毁。
南唐时复建竣工后,诞生了一座美轮美奂、富有中国画风的舍利塔,塔基浮雕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涅槃。
雕像结构严谨,人物栩栩如生,就连衣饰器具的雕刻都精细入微,令人慨叹。
山水画卷赏栖霞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正如《桃花源记》中所述,对于真心想要归隐的人来讲,只有远离尘嚣的大自然才称得上世外圣地。
陶潜钟情于桃花源,而明僧绍归隐的栖霞山也丝毫不比桃花源逊色。
山东不乏名山大川,明僧绍却舍近求远,迁居于此,让外人不解。
如果能在栖霞山走一遭,疑惑便会顿时烟消云散——葱郁幽静的树林,清冽密集的山泉,千姿百态的奇石,栖霞山犹如一幅缓缓舒展开的四季画卷,让你在任何时节都能畅游其中,尽情呼吸、畅怀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近能怀抱大山,远可把酒临江,如此天地尽在我怀中的气概,岂是朝廷中的高官厚禄所能匹敌?
在草长莺飞的江南暮春时节,沿栖霞寺北的上山路西行,只见杨柳依依的垂天碧绿中,万千桃花绽放出粉白与嫣红的笑脸,簇拥着一条从山野中淙淙流出的小溪,这便是有名的桃花涧。
自唐宋以来,这里就是游人踏青赏春的理想之地,尤其在清代著名悲剧《桃花扇》问世之后,桃花涧更广为人知。
《桃花扇》取材自真事,明代末年秦淮名妓李香君在国破家亡之际,以死抗争权奸的 *** 威逼,血溅桃花扇,最后,李香君出家并终老于桃花涧边的葆真庵。
这出感人至深的古典名剧为栖霞山增添了不少色彩。
如今,桃花涧旁有一座粉墙瓦黛、仿明清风格的桃花扇亭,就建在当年葆真庵的遗址上,仿佛在守候佳人,独诉幽情。
从桃花扇亭旁经过,就能领略叠浪岩的奇观。
那是一幅幅波浪翻滚、有形无声的天然画卷,对栖霞山情有独钟的乾隆将它收入御封的“摄山十佳”,并毫不吝惜自己的文墨,多次为它题诗作赋,“舒如匹练铺,急如万马骤”便是叠浪岩的最佳写照。
这么多良辰美景,都只是个铺垫。
对于栖霞山来讲,最耀眼最迷人、让她在金陵美景中独领 *** 的还要数那漫山的红叶了。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红于二月花”的秀色,从清明处暑的嫩红浅红,到霜降前后的朱红姹紫,就连大雪纷飞时也有满枝的红果,真是“似酡似醉佳人色,如火如荼夕阳天”。
难怪南京有句老话,“春牛首,秋栖霞”。
每到深秋初冬时,栖霞山层林尽染,红枫似火,仿佛萧瑟寒风中翩翩起舞的红衣女子,又似久旱大地上汹涌澎湃的滚滚赤潮。
奔放、热情、洒脱、绚烂……好一幅千姿百态、秀色可餐的山水画卷!
人文宝库醉栖霞
阅不尽,栖霞风光美如画;道不完,栖霞历史万千载。
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开始,栖霞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从此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之后,栖霞山便不再是金陵城外的荒郊野地,而渐渐变成了金陵的一座人文历史的宝库,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邃,也越来越有韵味。
帝王亲临,让秀丽的本色再添磅礴豪气。
雅客挥毫,使天然的层峦林涧文墨飘香。
秦始皇曾特地由此处渡江,留下一个“始皇临江处”,登高望远,烟波浩渺的扬子江尽收眼底。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流连于栖霞,御笔一挥,“金陵第一明秀山”的美名便历代传诵。
更有众多尊崇佛教的王朝,积极塑佛造像,派遣僧人著书立说,成就了栖霞山的佛门地位与人文景观。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李白登上栖霞山孟氏桃园后,感慨良多:这梁王池塘上空的月亮也曾经和今天一样照耀着梁王的酒盅,梁王去了,只有这明月还在,只有这柳树上的黄鹂看着愁醉之人在春风里哭泣,分明是为眼前的我而感动而哭泣。
要珍惜时光,今朝有酒何不醉?醉了就卧在这桃花园,连家都不想回!
迷恋栖霞山的,不止秦始皇、乾隆、李白。
刘长卿、李绅、王安石、徐渭、袁宏道、顾炎武、孔尚任、袁枚……赋诗寄情于此的文坛泰斗,数不胜数。
到了近代,同栖霞山与栖霞人结缘的,更有革命领袖孙中山、 *** 。
还有那段让人不能忘怀的血泪史。
在1937年末到1938年春天这近半年的时间里,被誉为“南京辛德勒”的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京特,在栖霞区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庇护了15000名南京难民!历史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而时间总是马不停蹄地前进,栖霞山见证了南京的风雨沧桑,并将继续下去。
◆建置沿革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废分封而设郡县”,在其第五次东巡时,首置江乘县,此为栖霞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独立建置,治所在江乘村,即今栖霞街道西湖村。
后至隋开皇九年(589),江乘县“被裁分并入江宁、丹徒、句容三县”,前后历时近800年。
其间,东晋元帝司马睿于大兴三年(320),在当时的江乘县境内寄设侨郡、侨县,以“安顿随其南渡之北方流民”,使之“流寓江左,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皆取与山东原籍相同的名字,分别称为南琅琊、南东海、南兰陵、南东平等郡以及临沂、怀德、即丘、丹都、开阳等县。
侨立郡县,起于东晋,定形于刘宋,齐梁稍有变更,至陈亡隋兴方告消亡,前后历时248年。
唐上元二年(761),江宁县更为上元县,栖霞地区属之。
五代十国,世事纷乱,吴天祐十四年(917),上元县析为江宁、上元两县,栖霞地区分属江宁、上元、句容三县,至宋、元、明、清,大体如旧。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江宁、上元县,设南京府;民国2年(1913),重置江宁县,栖霞地区均属之。
民国23年(1934),划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两个地区归南京市,成立燕子矶和孝陵卫两个乡区。
民国31年(1942),汪伪维新 *** 将燕子矶区改为乡区自治实验区。
民国34年(1945),国民 *** 还都南京,废汪伪建置,改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为第九区,孝陵卫区为第十区。
民国38年(1949)1月,一度将八卦洲单设为第十四区,旋于当年6月废止。
新中国成立后,栖霞地区先后成立燕子矶、中山陵园、栖霞3区,鼎足而处。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成立南京市“大郊区”后,3区建置一度撤销,栖霞地区复又呈“朝分夕合,领属多变,治所无定”的分治局面,其间,江宁县、县、下关区、玄武区、鼓楼区等均分别管辖过栖霞地区。
1963年4月,燕子矶、中山陵园、栖霞区建置恢复,1965年5月,合并成立栖霞区,3区鼎立局面终结。
10年1月,栖霞区又裂而为二,分设栖霞区和钟山区,至15年4月,钟山区撤销并入后,栖霞区始最终归于“一统”,并延而至今。
1992年6月, *** 南京市委、市 *** 决定在栖霞区沿江新生圩成立南京新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属正局级市 *** 直属机构。
1995年5月,更名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6年1月14日,南京市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问题,确定从“实际出发,建立开发区与栖霞区联合开发的运行机制”。
同年3月28日,开发区与栖霞区正式实施“区区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1年11月30日,江苏省人民 *** 及南京市人民 *** 报经院批准,决定在栖霞区境内启动仙林大学城建设,成立仙林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 *** 分管副任组长,并以栖霞区为主组建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主任。
至2007年末,栖霞地区仍延续“栖霞区、开发区和大学城”3区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建置格局。
只是找到这么多了!~!~呵呵追问
可以问问你从哪儿找到的么?
追答我可是找了好几个网站,不好意识,忘记了。
我都是帅选了之后粘贴上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文简介 300字
“在南京,我砍了5个人的头,那感觉就跟杀苍蝇一样。“”诀窍是留着脖子前面的皮,不要切断!我们让他们盘腿坐着,双臂交叉在胸前,所以头被砍掉的时候人就往前倒了。我们也曾经把中国人绑在房子烧剩的柱子上,叫部下用把他们刺死。我们在杀中国人的时候,比杀一只鸟还要轻松愉快。”——说这话的是一名叫冈崎茂的原侵华日军士兵,奈良县人,那年,他才22岁,在第16师团步兵第38联队第1大队服役。
请大家注意,我前面写的“百人斩”,也恰好是这个师团的“杰作”。冈崎的部队,从南京和平门攻入后,先后在和平门以及“德国人的水泥厂”附近驻防。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水泥厂,在德国人卡尔·京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的帮助下,江南水泥厂临时更换门牌为“丹德合营水泥厂”,成为南京市内唯一安全的难民收容所,最高峰时收容难民近3万人。可尽管京特和辛德贝格能保护厂内的难民,却无法阻拦鬼子在厂外的。
在日军的16师团,畜生们很快发现了砍杀中国人最迅速有效的办法。同属16师团的步兵33联队第2机枪中队小队长古川康三,后来关于的回忆,也佐证了前面冈崎茂的说法。“参加战斗的日本新军官、从干部候补升上来的军官中的绝大部分,成为任官制少尉(受一年的培训后任官)后当上小队长的,他们常常说一句“试砍”,就以败兵为名,把中国人抓来砍头。在士兵前是新小队长砍,而且说砍后脖子上留下一层皮最好。我清楚地看到近在眼前的砍头。在南京陷落以前我也看到过好几次,进攻村庄抓败兵,小队长将败兵的脖子砍了。”
这也同时就解释了为什么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这两个“百人斩”元凶,能一把刀半个月砍杀上百名中国人的原因。当时向井敏明使用了一把叫“关孙六”的“宝刀”,它向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特派记者浅海一男夸耀:“不知不觉,砍了100人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我的关孙六上有个缺口,是因为把一个家伙连钢盔一起劈成两半造成的。”正好我昨天写“百人斩”的时候,@幻想狂刘先生 曾经从专业角度解析过:“无论何等宝刀,正常战斗中都无法避开颅骨、股骨这种大骨,更何况士兵身上还有钢盔等金属部件,一把刀斩不了几人就报废了,只有人跪在那,头向前低下,刀刃从颈椎的缝隙准确斩入,才能最大程度保持刀刃完整,战犯家属狡辩一把刀无法这么多人,恰恰证明了二人的都是平民和战俘。”这两下就对上了,日军的“百人斩”和相关的大,针对的都是无辜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这就是兽军集团,不折不扣的侵略者。
所以,中国人民不决死反抗,大家看行不行?我们的国歌,请大家啥时代都谨记在心,而不只是会唱而已,那里面告诉我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师团(4)小队长(1)和平门(1)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based on the three fascist axes of the German Third Empire.
the Japanese Empire, the Italian Kingdom, the Hungarian Kingdom, the Kingdom of Romania, and the Bulgarian Kingdom.?
The anti-fascist alliance and the world’s anti-fascist forces were the other. The second global-scale war carried out by one party.
The war ranged from Europe to Asia, from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Pacific Ocean.
61 countries and regions, more than 2 billion people were involved in the war, with an area of 22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more than 90 million casualties were killed and wounded by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s in the war.
more than 5 trillion US dollars were lost to the east.
It is the largest world war in human history.
中文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扩展资料:
“二战期间,两万多犹太人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逃至上海避难,我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只想说,谢谢!”——几天前,以色列推出了一部公益宣传片《谢谢上海》,不同身份的犹太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谢谢”。简单的两个字,道出的不仅是对情谊的感恩,也是对人道的致敬。
70多年前,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说,当几乎所有的城市关闭了给犹太人避难的大门时,上海却张开双臂拯救了犹太难民。直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2.5万名左右的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避居地。
据纳粹大研究机构西蒙·维森塔尔中心统计,这个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上海“护犹”,呈现出的正是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伟力。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许多上海市民自身也沦为难民,但仍在克服困难、帮助犹太难民。
“如果我们口渴,中国人给我们水喝。如果我们饿了,他们给我们米糕吃。尽管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们比我们更惨。”
事实上,从中国农民舍命营救美军飞行员,到八路军将领在战场上救下日本小姑娘,从日本遗孤被中国母亲赐予二次生命,到日军战犯在被俘之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善举,与法西斯所制造的压迫、、暴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侵略者当年不仅有组织地制造了,而且千方百计地阻止这一罪行外泄。而在人道精神的感召下,德国人约翰·拉贝设立“南京安全区”,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并以日记留存罪行以示后人。
美国人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下400英尺的日本军人中国人的纪录片,并向日本方面提出了400多个抗议和报告;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不仅保护了约2万名中国人,还为南京城内从事人道救助的国际人士提供消息和食品。
可以说,反法西斯力量能够集结,与全世界对人道的认同和呼吁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对法西斯反人道反人类行径的同仇敌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人道与反人道、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战时乃至战后,法西斯犯下的有组织反人道罪行,一直是作为伤害全人类正义的罪责而存在的。
不仅战后国际法对侵略和反人道做了层层防范,所有捍卫人道、热爱和平的人都有权清算这一罪责。曾经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只有通过与过去的非正义路线彻底决裂,通过对反人道行为的深刻反省,才能实现自我救赎、赢得世人谅解。
人民网-纪念二战,也是纪念人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