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成语使用不恰当类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成语使用不恰当类型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形容“用词不当”的成语有哪些?
2.成语搭配不当的例子、讲解
3.成语误用类型解析.ppt
形容“用词不当”的成语有哪些?
1.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自: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2.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以白为黑?[ yǐ bái wéi hēi ]?
解释:指颠倒是非。
出自:《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示例: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4.识龟成鳖?[ shí guī chéng biē ]?
解释:鬼:即乌龟;鳖:即甲鱼。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5.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释: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自: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示例:我们希望这种颠倒是非的时代快些过去。?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搭配不当的例子、讲解
一 望文生义“搭错车”
因为要表达的话中有某个字眼恰与成语中某个字相同,甚至意义也接近,于是便错用该成语。例如:
1、走进大厅,她爽朗一笑,引来众人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2、老张被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几点)的事弄得疲惫不堪。
3、相声小品的发展趋势也一样,数量越多,质量越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4、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以致酿成了大祸。
5、他多年勤奋工作,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被选为模范。
6、标点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二、褒贬不明“入歧途”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分褒贬之义,便会出错。如: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贬义指成群的人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竞相观摩。
2、这一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褒义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谭嗣同是甘愿为改革流血的始作俑者(贬义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值得称赞。
4、这个饭店的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褒义指对突出的好人好事的一致赞扬)但又别无去处,难啊!
5我国体育健儿又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贬义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比喻坏人上台)。
6、多年来父母倾注心血扶育我,对父母的感激真是罄竹难书(贬义指罪恶极其多)。7、这一段时间,刘翔这个名字是炙手可热(贬义比喻气焰胜,权势大)
三、轻重不分“出入大” 许多成语语义轻重有别,该轻不宜重,反之亦然,否则就会误用。例如:
1他上课迟到,老师为了以儆效尤(用于警告学坏的人),当众批评了他。
2、要想写出象样的调查报告,就必须为社区群众肝脑涂地(竭尽忠诚,不惜牺牲)。
3、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的现状,讲课时分类指导,效果很好。
4、这次辩论会上,他的观点被大家驳得体无完肤(形容浑身上下都是伤)一无是处。
5、工作中,你掩盖缺点,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 。
6你昨天迟到,今天早退,真是积重难返,不可救药了(两成语都用语过重)。
四、语境不合“太悬殊” 使用成语,许多时候要讲究语境,否则也会误用。例如:
1:他们痛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指人处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美满幸福。
2、如果不修这些水利工程,遇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应为不堪设想)的。
3、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应为当之无愧)地走上了领奖台。
4、教育要讲究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切,与下文矛盾),摆家长作风。
5、洪水来了,在这千钧一发,迫不及待(应为刻不容缓)之际,他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6、他们很快就熟悉了,站在河边,不拘一格(应为无拘无束)地谈笑着。
五、对象不适“戴错帽” 有些成语与各自的适用对象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如果张冠李戴,必然误用。例如:
1那石刻上的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房屋建筑高大众多)
2、老王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两个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3、小商店百货齐全,琳琅满目,真可谓汗牛充栋(只用于形容书多)啊。
4、黄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态,真是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5、我讨厌那些背后搬弄是非,期期艾艾(形容说话不流利)的小人。
6、新疆库尔勒香梨真是脍炙人口(用于赞美诗文),遐迩闻名。
7、我刚刚学绘画,请你务必多加指教让我感同身受(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8、她们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正值豆蔻年华(特指女孩十三四岁)啊。
六、不合逻辑 “装错壶”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3、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4、公园里的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只用于形容人一个)。
5、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成规(不但语义重复,动词性短语应为“陈规陋习”)
6、这篇文章观点陈旧,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刊,删改。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七、形貌不辨“频出错” 有些成语之间文字形貌颇为相近,宜辨清记牢,使用时不可“乱点鸳鸯谱”,以免误用。例如:
1、 我们刚入学,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所不至(贬义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 有了计算机,也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应为“事半功倍”),一蹴而就。
3、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漫不经心(应为“漠不关心”)
4、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用一笑来对待,表示毫不介意)。
5、 他不注意影响,甚至乱来,结果闹得小镇上纷纷扬扬(应为“沸沸扬扬”
6、寄生植物,望文生义(应为“顾名思义”),它是攫取寄生养料和水分养活自己的一种植物。
八、语义重复“添蛇足”使用成语时不细致揣摩含义,以致句义累赘,前后重复,可谓画蛇添足。例如:
1、 当年,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倍受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浑身”与“遍体”重复)
2、 这部好**,感人至深,大家谈论起来津津乐道(“谈论”与“乐道”重复)。
3、 他突然辞职这一决定真有点出人意料之外(“之外”赘余)了。
4、 夜深人静,他独自孑然一身漫步在林荫道上(“独自”宜删)。
5、 虽说是新闻稿,可是真情却早已溢于言表之外了。(“之外”宜删)
6、校园里,许许多多的莘莘学子都勤奋学习,志存高远。(“莘莘”,即众多,句中“许许多多”应删)
看来若不误用成语,当重视:
望文生义“搭错车”,褒贬不明“入歧途”。
轻重不分“出入大”,语境不当“太悬殊”。
对象不适“戴错帽”,逻辑不合 “装错壶”。
形貌不辨“频出错”,语义重复“添蛇足”。
附易用错的成语选:借箸代筹 独步天下 因人成事 功败垂成 耳熟能详大音稀声 硕大无朋 不易之论 不逞之徒 不虞之事 不以为然 屡试不爽罪不容诛 罚不当罪 吊民伐罪、勉为其难 无所点定 目无全牛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狗尾续貂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洗心革面石破天惊 卓尔不群 明日黄花 食古不化 改弦更张 待价而沽 将伯之助亦步亦趋 处心积虑 折冲樽俎 对簿公堂 危言耸听 彻头彻尾 焚膏继晷稗官野史 虚与委蛇 自怨自艾 置若罔闻 白驹过隙 匪夷所思 韦编三绝俯首帖耳 聊胜于无 薄海同欢 沆瀣一气,兼权熟计 处心积虑 求全责备比屋可封 颐指气使 叹为观止 时乖命蹇 秀色可餐 披褐怀玉 信誓旦旦
成语误用类型解析.ppt
讲解:
成语
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假如脱离这种搭配,则轻易出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
如:
1、假如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之度外”经常和介词“把”搭配,因此句中“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
2、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3、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惧怕之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惧怕”这一词语。
4、昨天受害人小林带着那颗受伤的心,捂着那只与光明失之交臂的眼睛,向记者倾诉了上次开庭的情况。“失之交臂”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当面错过,不能用来修饰“眼睛”。
5、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心的方针政策表示果断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
6、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局势”和“一劳永逸”主谓
搭配不当
,可将“一劳永逸”换成“永远太平”等。
7、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可改换成“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8、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9、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10、我们要用韦编三绝的精神同邪恶势力划清界线。“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没有毅然决然之类的意思,“用韦编三绝的精神同邪恶势力划清界线”说法不恰当。
11、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叹不已。“左右逢源”意为“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也比喻做事圆滑。此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上,而不是做,“左右逢源”不能作“说”的补语。
12、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权贵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名校的“抢手,热闹、火爆,红极一时”,是不恰当的。
13、他那寒伧的衣着与学校美轮美奂的环境相比,显得极不协调。“美轮美奂”是用来形容房屋建筑宏伟壮丽,这里作“环境”的修饰语,是不恰当的。
14、我用笑脸迎接他老人家那和颜悦色的目光。“和颜悦色”形容脸色的,不能修饰目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成语的意义,而作出错误或片面的解释,就造成成语的误用。纵观历届高考试题,此方面的内容几乎年年出现。现就“望文生义”现象做如下分析:
1.不理解成语中的某个字、词
例:(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2009年海南、宁夏卷D项) 匪夷所思:匪,非;夷,平常;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与句意不合。
2.不了解成语的来源
对于典故成语如世外桃源、目无全牛、五风十雨、火中取栗等需要整体把握,不能按照字面意义肢解、曲解成语。
例:(1)对茶的重视很不够也说明了这一点,甚至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而例句把其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3.形近混淆
例:(1)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2009年山东卷D项)“一挥而就”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4.不符合语境
望文生义类成语中有很多误用是不清楚成语的使用语境,导致不符合语境。这在2009年高考试题中表现最为明显。
例:(1)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2009年四川卷A项)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2) 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2009年四川卷C项)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3)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2009年广东卷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文意不合。
(4)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2009年安徽卷C项)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5)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2009年安徽卷D项)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不用来形容情况、形势危机。
(6)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2009年重庆卷A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
(7)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2009年重庆卷D项)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词义与语境不符。应是缺斤短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8)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2009年山东卷A项)左右为难:左也难,右也难,两边为难。形容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不符合处于某种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二)用错对象
成语往往有适用的范围、对象,有主客、男女、长幼、谦敬之分,如分辨不清,就很容易使对象造成错误。如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用于夫妻;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前者只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等。
例:(1)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2009年全国卷ⅠB项)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2)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2009年全国卷ⅡD项)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用“南腔北调”形容“电视剧反映的市井生活画卷”,用错了对象。
(3)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2009年安徽卷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4)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辽宁卷C项)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首先语境中作品是作家的不是编辑的,不算“自珍”,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不算“敝帚”。所以语境中的成语对象使用错误。
(5)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2009年江西卷A项)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
(6)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2009年江西卷D项)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7)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2009年湖南卷B项)一挥而就:挥,指挥笔。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这里形容工作,用错对象。
(8)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2009年湖北卷B项)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一般指人,句中指河流,使用不当。
(三)色彩不当
有的成语本身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分清,避免误用。不辨色彩主要有两种情况:
1.褒义贬用。
例:(1)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2009年江西卷C项)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2)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2009年山东卷C项)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
2.贬义褒用。
例:(1)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2009年四川卷B项)侧目观看: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误解为尊敬。贬义词褒用。(四)语法错误
1.语义重复。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义进行比照,避免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例:(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
“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该成语与句中的“苦衷”义有重复。
(2)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句中的“不虞之誉”意义为没有料到的称赞,该词显然与句中的“没想到”相重复。
2.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而句(1)、句(2)却硬让它们带上了宾语,都犯了功能混乱的错误。
3.搭配不当。成语的使用要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会造成误用。分析如下: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2)真是有意思,小赵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入木三分”是用来形容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与“启发”无法搭配;“不谋而合”多用来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与句中动词“站”搭配不当,用“不约而同”就合适了。
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例:(1)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了起来,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2)我与望老共事多年,他的为人治学,以及领导才能,的确受益匪浅。
例(1)中“起死回生”是指把垂死者救活,偏重形容医生的医术高明,与句中“他”(病人)不相配。例(2)中“受益匪浅”的主语应为人,与“为人治学、领导才能”无法搭配,根据文意此处应填入一赞颂之词,如“出类拔萃”。
4.不分轻重。有些成语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在词义的轻重程度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须仔细辨别。
例:(1)附庸风雅的人,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是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无可非议。
句中“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词义程度轻。对于句中这种人我们批评批评,指责指责是可以的,是合理的,故此成语宜改为“无可厚非”,厚,过分之意,词义程度较重。
5.不明范围。不明词义范围大小而造成成语的误用。
例:(1)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但我父亲并不像有的人那样重男轻女,他对我们等量齐观,毫无偏向。
句中“等量齐观”只能用于对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而不能用于对待人。
(五)不合逻辑
1.前后矛盾
例:(1)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2006年浙江卷第3题D项)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指人中最英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而前文说此人“鲁莽草率,刚愎自用”,前后矛盾。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009年北京卷D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只要一个人守着关隘,就是一万个人也攻打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与句意无路可通矛盾。
2.不合逻辑
例:(1)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2006 年广东卷B项)句中“不堪设想”意思是对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意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用在这里不合逻辑。
好了,关于“成语使用不恰当类型”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使用不恰当类型”,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