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律诗的十大错误
2.打油诗是怎样被发明的?打油诗有什么特点吗?
3.打油诗,非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区别
4.有五言诗还有七律三个字的诗叫打油诗,四个字的诗叫什么
5.古体诗与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语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后世称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扩展资料:
唐以来的漫长岁月中,打油诗虽然出现了一些糟粕的东西,但瑕不掩瑜,曾产生了不少内容健康、成情成趣、富有新意的好作品。
它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群众土壤中,不作无病呻吟,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欢乐与痛苦、喜爱与憎恶、希望与要求,它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打油诗发展过程中,不少文人学士也相继制作了许多好的打油诗,或诙谐戏谑,疾民所话,或欣喜高歌,爱民所爱,同民间无名诗人的打油诗合为一壁,相得益彰,推动了打油诗创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语言俚俗,富于风趣,“油”味横生是打油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打油诗的“油”,在于能引田间地里、街头巷尾的俚语习俗入诗,使诗歌语言表达别开生面,人们读着亲切新鲜,即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听别人诵读,也能很快地领会诗歌大意。
百度百科-打油诗
格律诗的十大错误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打油诗是怎样被发明的?打油诗有什么特点吗?
格律诗的十大错误如下:
(1)不符合平仄。这类诗词除句式和字数符合格律诗词的要求外,诗词句中不论平仄,所以不能算是格律诗词。格律诗之所以称为格律诗,就是因为其平仄交错、抑扬顿挫,有音乐的节奏之美。
如果仅仅是字数长短一样,而不合平仄,读起来会缺乏这种美感,甚至还没有打油诗的流畅,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关于平仄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我的第一篇文章《掌握这几个实用的写诗技巧,水平再上三个台阶》中有详细的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2)换韵与平仄韵混押。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如不是特殊的要求一般都是一韵到底,很少会出现中途换韵的情况,像《春江花月夜》这种属于乐府诗,篇幅很长,格律上也有特殊要求,所以出现换韵是合理的。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春江花月夜》全诗皆是四句一转,整篇都充满了韵律之美。而我们今人写诗,有时候却会出现绝句中途换韵的情况,例如前两句押一个韵,到最后一句却换成了另外一个韵,读起来十分别扭,这个错误就显得十分不应该了。
(3)该对仗处不对仗。对仗是体现格律诗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方面,对仗要求工整,即诗句的结构、词性、意思都相对。绝句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但也有特例),首联可对可不对,尾联一般不对。不对仗的诗写得再好,也不能称为“律诗”。
(4)犯孤平。我相信大家在学习诗词写作的时候,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以大家在写诗的时候往往会只关注二四六的平仄,而忽略了一三五。但是这样的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并非如此,因为忽略了一三五以后,很容易犯下一个写诗的大忌,那就是“犯孤平”。
打油诗,非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区别
打油诗最早出自唐朝民间,因为打油诗对文学知识和格律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百姓也能自创打油诗。这种诗体更加适合普通人,打油诗一般符合两个特点,一是通俗诙谐;二是不拘于平仄韵律,也是百姓们想要表达自己生活态度或者想法的一种方式。虽然打油诗对格律的要求不高,但还是会遵循押运的特点,所以在民间也更加容易传播。
如果要做比喻的话,在古代诗歌这棵大树上,格律诗就是主干上的繁花,而打油诗则是无法攀比的斜枝上一朵有点丑的小花;或者说,唐诗宋词就像京剧里的大家闺秀,而打油诗则像跑来跑去的调皮的小丫鬟;抑或说,古典诗歌居于诗歌的庙堂,而打油诗则处在诗歌的江湖和民间。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花虽然有点丑,但毕竟它还是花,自有它的香味和颜色;而小丫鬟在一出戏中,也是活泼可爱,姿态动人的;庙堂之上,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民间和江湖,也不可小觑。
打油诗的鼻祖,世皆公认,是中唐民间诗人张打油。而鼻祖既开先河,又是代表作的,是一首著名的《雪诗》。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由于打油诗不是严格地受格律的限制,信手拈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所以,颇为下里巴人所喜好,从而得以长久流传。祖师爷之后,也有一些有趣的打油诗留了下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试看,宋陆伯诗的《咏雪》:“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北宋理学家名臣赵抃,号称“铁面御史”,他淡泊功名,毫不恋栈,退隐之后,就以一首打油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表示自由完全回归乡里,成为布衣平民了。
需要说明的是,有很多人也常常把自己的诗称作“打油诗”。像鲁迅先生说他著名的《自嘲》诗是“闲人打油”,像邵燕祥先生也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邵燕祥诗抄·打油诗》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自嘲或者自谦,不可当真就说他们的诗是打油诗。
有五言诗还有七律三个字的诗叫打油诗,四个字的诗叫什么
一、顺口程度不同
1、顺口溜更加通俗,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极度口语化。
2、非打油诗、打油诗则相对没有那么顺口。
二、特征不同
1、顺口溜节奏感特强,欢快感更强。
2、打油诗在本质上不必然好笑,但其语言特色的大白话,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好笑。
3、非打油诗不一定有节奏感和幽默感。
三、格式不同
1、顺口溜每句长短没定数,只要顺口,几字都可。
2、打油诗有固定规格,具有格律诗的特征,一般5字或7字。
3、非打油诗无格式要求。
扩展资料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
新民谣的主要特色表现在遣词造句上,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用词精当,鲜明的形象色彩跃然纸上。
2、句式整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3、搭配异常,看似不合规范其实自有奥妙其中。
4、省略甚多,民谣自身特点所致。
百度百科-顺口溜
百度百科-打油诗
古体诗与打油诗
言者,字数也。全首诗每句都五个字,叫五言诗;每句均七个字,叫七言诗。每句三个字,叫三言,四个字,当然叫作四言诗了。
如果一首古诗中,多数为七言句,但也有五言,或三言,或多于七个字的句子,那叫作七古杂言诗。五古几乎没有杂言。三言诗很少,类似于三字经,但三字经一般不作为诗看。四言诗也是一首诗中以四字句为首,个别句子有可能五言,七言,这种也还是可以看作是四言诗。比如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四言。此外曹操的四言诗很好。晋时嵇康写过一些有名的四言诗篇章。再往后,少有出名的四言诗了。
律诗是唐朝才有的,格律很严,除了句数必须是八句外,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每句的字数就不能随意了,必须都是五言或者七言。另外讲押韵,讲对仗,每句都有平仄的要求。违反规则就不叫律诗。
至于打油诗,主要是指写的不那么雅致的诗,辞句通俗,内容接近市井生活,有些调侃开玩笑或诙谐。或者是首好诗,但是作者自己谦虚说写的不好,是打油诗。
现在喜欢古体诗的人不多。
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很多人有了兴趣,想来上几句诗,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但担心格律不对,被人笑话。
其实古体诗没那么多讲究。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也自由。
与古体诗相对应的是近体诗。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词,最初称为“曲词”。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的改变而改变。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而不是词的题目。
词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声韵的规定也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而且每个词牌的平仄都有规定,各不相同。
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三类。少于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牌的来源有三个。一是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二是摘取一首诗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江南》等。三是来自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浪淘沙》、《更漏子》等。
可见,有讲究的是近体诗,而不是古体诗。
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忙于生计,生活压力山大。所以就很少有人在赋诗作词上下功夫了。于是就出现了喜欢古诗词人少这样的局面。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解放思想,打破格律的要素。
其实这种人历史上就有。
唐代时 南阳有个书生,姓张,名打油。生性达观幽默,酷爱民间艺术。在兴致所至时,常常随口诌上几句,以过诗瘾。
“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便是他的杰作。
一次在一个下雪天儿,张打油路过新落成的县衙。看到洁白的墙壁诗兴。于是在墙上留诗一首。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县太爷得知后非常生气,下令把张打油抓了来。责问他为什么乱写乱画?张打油答道:“吟诗作文,乃高雅之事,何在乎区区一面墙壁。”
县太爷听他口气不小,敢说吟诗作文!就要求他以当时南阳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围困为题材,作诗一首。
张打油稍加思索便道:“贼兵百万困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
县太爷一听,后两句,虽然是打趣的调皮话,但开头两句还是有气势的,别没有治他的罪,把张打油放了。
此事传开,张打油成了名人。人们便把这种顺口溜的诗称“打油诗”了。
“打油诗”意境不高,辞藻不美,但趣味性很强。很适合老百姓的生活。
今后有闲情逸致的人,尽可以去作近体诗和词。忙于生活的百姓,做几首打油诗也不失为人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