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库

骨气奇高_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指的是谁

骨气奇高_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指的是谁

       我很了解骨气奇高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传说——《七步诗》的来源

2.建安风骨名词解释是什么?

3.求钟嵘诗品对曹植评价翻译

4.12(1)《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请写出他的《七步诗》中的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

5.词采华茂还是辞采华茂

6.情兼雅怨,骨气奇高的曹植为何自称美人?

骨气奇高_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指的是谁

传说——《七步诗》的来源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植的“七步诗”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建安风骨名词解释是什么?

       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他是江南才子,非常博学。

       南国佳人去不回,洛阳才子更须媒。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

       晨昏来往两墩间,功名富贵皆等闲。

       天性聪颖,少长文理。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升高行远,唯格物方能致知。

       出凡入圣,先修身然后治世。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貌比潘安,才过子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求钟嵘诗品对曹植评价翻译

       建安风骨指的是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身经社会动乱,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貌,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钟嵘《诗品序》提出的“建安风力”是“建安风骨”的最初表述,刘勰《文心雕龙》中《风骨》、《明诗》、《时序》诸篇则对其作了全面的理论阐释,陈子昂《修竹篇序》又用“汉魏风骨”来指称这一概念。

代表人物与作品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首推曹植。他传世的诗歌有80多首,辞赋40篇,其他文体100篇左右。他的诗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写五言诗而且艺术水平很高的杰出诗人。

       “七子”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是王粲,他的 《七哀诗》 与 《登楼赋》,被人们广泛传诵。“七子” 除诗赋外,陈琳善写檄文,徐干留下了一部理论著作,叫 《中论》。

       曹操是一位英雄兼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超过曹植。他的四言诗风格刚劲,造语质直,除《诗经》 的四言诗外,没有其他四言诗可以跟它比美。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

       曹丕存诗40多首,风格柔婉。其《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他的《典论论文》 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对文学功能、文体特色、作家风格都提出了独特见解。

12(1)《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请写出他的《七步诗》中的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

       文章文辞奇绝高超,辞藻富丽堂皇,情感兼有雅正和怨诽,又不过激,在内容和形式上,协调和谐。诗歌光芒四射,映及古今,超立独群。啊!曹植之于诗坛,就像人类中的周公,孔子,动物中的龙和凤,音乐中的琴笙,女工中的精美刺锈

词采华茂还是辞采华茂

       

       1.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共2分)

       2.批评扬雄、曹植鄙薄文学的观点,重视文学功用,肯定文学地位。(“批评”、“重视肯定”各1分,共2分)

       

情兼雅怨,骨气奇高的曹植为何自称美人?

       “词采华茂“是正确的。

       出处:钟嵘《诗品》曾言:“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词采华茂“形容的是曹植的诗歌。因为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笔画

       曹植诗歌的特点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慷慨悲壮、豪迈奔放。

       曹操多在诗歌中抒发抱负和政治理想,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是基于他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政治抱负,同时曹操也具有文人的敏感心灵,常在感悟生命中流露出忧思难忘、人生如朝露等悲凉情绪。

以《白马篇》等诗为例,说明曹植诗歌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色。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曹植的一生中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他的诗兼采父兄之长,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评价甚高。

       他的诗歌既有《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有《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有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有《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可为风格独特。

       在他的诗中,有大量的用思妇、弃妇、美人自喻的诗。他常把自己比作是思念丈夫的思妇,或是被抛弃的妇人,有时也以美人自喻,这是为何呢?

       香草美人常常用来隐喻君子,这并不是由曹植而始。屈原也常以美人喻人,“美人迟暮”便是出于屈原。美人有时指代君主,表现了文人想要得到美人的青睐,也就是想要获得君主的赏识。而在曹植这里,并不完全如此。

       美女可以隐喻有才能德行的君子,想要得到明君青睐。若果遇不到明君,虽有才,也不愿屈就。而曹植却把美人比作了自己。

       曹植之所以以此自喻,表明了他自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君子,想要得到明君的赏识,一展自己的家国抱负。

       在他的述志诗中也常有展现,譬如他的《杂诗》,愿为国效力,征讨吴国。但现实中的他虽有大志,却并不如意,而是处处碰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报国无门,只能空嗟叹!

       多次失败之后,曹植也由美人变成了思妇,渴望着君主的回心转意。望而不得,思妇变成了弃妇。

       (谢谢阅读,喜欢可以关注我哦!)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骨气奇高”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