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古诗,好记,搞笑,但是真的!
2.韩复渠的打油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3.武术和格斗,谎言和真实——由太极掌门人被KO说起
4.很多无知的诗作到底是不是韩复渠的
5.韩复渠是一个怎样的人
6.把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张宗昌给趵突泉写的诗:
《游趵突泉》——张宗昌(民国)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1、民国奇人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2、张宗昌小时候没读过啥书,在1925年张宗昌统治山东期间,曾经花重金,请出清末最后一科的状元王寿彭做山东教育厅长,并拜王为师,让这位状元公教他做诗,一番苦练后,功力大进,遂出版《效坤诗集》,集中多篇名作流传至今。
3、有次在大明湖,随从为张宗昌讲了刘鹗、杜甫等对济南风光的评价,张宗昌没头没脑地问:“杜甫是谁?他会么?”在趵突泉,有人向张宗昌诵读和讲解了一些诗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张宗昌听不懂,不耐烦地说:“什么他娘的诗!老子一句也听不懂!看俺张大帅做一首来。”于是,顺口胡诌道:“趵突泉,泉趵突,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随行人等听了,笑不敢笑,只好敷衍:“好,好,好。”
扩展资料:
张宗昌主政山东期间,也曾做过一些好事,最重要的文化功绩是主持合并组建了新的山东大学。当时,他有意聘请王寿彭出任山东教育厅长,整顿山东教育。除了写诗和扶持教育,张宗昌还主持印刷出版过《十三经》,据看过张宗昌版《十三经》的印刷业人士说,那是历史上印刷和装帧最好的《十三经》。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求一首古诗,好记,搞笑,但是真的!
一,说起这韩复渠,也算是个顶聪明的人。穷家出身,早年当兵。后投身冯玉祥麾下。因作战机灵勇猛,一路提拔做到了军长。中原大战时,韩复渠见蒋介石事大,弃冯投蒋。蒋介石?收服?各路军阀完成了形式上的国家统一后,就给了韩复渠一个民国山东省省的位置。
二,韩复渠在山东经营多年,俨然成了坐拥山东的土皇帝。据说他也办了几件实事,如办学堂兴教育,扫毒戒赌等。但他拥兵自重,跟中央搞阳奉阴违,如抗命不遵、截留税收等。这使蒋介石早就对他心存不满。
三,但韩复渠却很自信。仗着自己有人有枪,上头也奈何不了他。依然自行其是,我行我素。每天喝口小酒,诌首油诗,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
四,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很快日军开到了山东。韩复渠是一贯主张抗日的,也跟日本人交过几次手,打过几次还不错的仗,但自己也损失不小。这时韩复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五,韩复渠认为,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跟蒋素有间隙,蒋介石部署作战总让韩的部队在前沿打头阵,而中央军则安排在第二道防线。韩复渠因此推断蒋是想借日本人吃掉自己。
六,山东战事正在进行之时,南京失陷。韩复渠判断蒋介石有可能以后会跟日本人和谈。而如果自己的部队这时都打完了,?家当?光光,到时候什么也不是。蒋介石更不把他当回事。于是韩复渠要拥兵自保,一丢黄河,再丢济南,又丢泰安,将整个山东拱手让给日本人。更严重的是,打乱了当时对日作战的战略部署,险些造成徐州会战全线失利,而且在国民党军队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韩复渠逃跑的根源还是在于旧军阀思想严重,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丧失民族大义,不顾国家利益,只为自己打算,只求自保,自私自利。
1938年初,蒋介石借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之机,将韩复渠拘捕。后押解武汉经军事法庭?会审?后执行。
韩复渠临阵脱逃,贻误战机,被严惩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
韩复渠的打油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第一个算是野史不能肯定是否存在,欧阳修的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欧阳修是宋朝的大诗人。有很多人都去拜访他,请他指点诗文。有个能做几首诗的公子哥儿,不服气。他逢人便说:"欧阳修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什么了不起!我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这天,他去找欧阳修。在路上,他碰见一个中年人,他问:"老兄,你是去找欧阳修的吗?"中年人点点头说:"是呀!"于是俩人就一路同行。公子哥儿把自己去找欧阳修的事向他说了一遍。中年人说:"看来你很有学问,做一首诗如何?"公子哥儿看见前边有一棵枯树,就随口吟道:"前边一枯树,分成两个杈。"中年人接下去说:"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公子哥儿一听乐了。"行啊,老兄。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欧阳修了。"二人走着走着,看见一群鹅跳到河里。公子哥儿又来劲儿:"对面一群鹅,扑通跳下河。"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绿波动,颈曲作清歌。"公子哥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说:"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走,上船。过了河,就离欧阳修家不远了。"他们上了船,公子哥儿还在卖弄:"你我一只舟,去找欧阳修。"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
古诗还要搞笑,那么答案大概需要从打油诗里面找了。
最有名的打油诗应该是老韩的了,虽然只是民国近代,但是。。。的确搞笑。
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渠出任山东省,此人不学无术,大字认识不了一罗筐,闹出数不清的笑话,可是他却浑然不觉,喜欢百姓称他为“韩青天”,并以此而自鸣得意。下面是他的诗作:
1、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
上头细来下头粗
有朝一日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类似的还有:
2、咏闪电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
3、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韩复渠,河北霸县人,系民国时期的一个风云人物,曾任山东省七年之久,成为蒋介石统治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省。他任山东省时,军政、财经、司法一把抓,俨然是个割据一省的“土皇帝”,成为一代枭雄。
武术和格斗,谎言和真实——由太极掌门人被KO说起
浅白质朴,俚语入诗,用老百姓的话来写诗,很有些王梵志的风格
“我有一方便, 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 至死不入县。
他人骑大马, 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 心下较些子”
```````````````````
很多无知的诗作到底是不是韩复渠的
(一)
近日,“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的马保国参加民间比武,结果30秒被击倒3次”的新闻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和热搜,直至今日,神志清醒后,马老师仍然坚持“功夫点到为止,本可打到对方鼻子骨折”。
我想到在比武中的一个细节:马老师第一次倒地后起身,用手指着对方说了什么,可能因为录制的原因,我没有听清说什么,但从赛后马老师的言论来看,当时多半也是说了类似于“你怎么下手这么狠”或者“你不按套路来”之类的话语。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关于孔乙己在听到别人说他偷书时的一段描述:
马老师固然是太极拳的武术大师,但从没有人说他是格斗大师。武术跟格斗不一样的,要知道亚运会里的武术项目也只是表演赛,并不是对战。所以武术嘛,跟格斗,从字面上看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武术可以说是点到为止,可以有各种套路和规则,但格斗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把对方击倒。
因此,管你是“偷”还是“窃”,管你是黑猫还是白猫,管你使什么招式,就要实实在在地真打。大师们要是还是讲究套路和规则,那对不起,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和名誉,还是请您远离格斗吧。
(二)
其实,不止武术大师,还有广大观众,都应该给武术一个正确的定位,这个定位需要与格斗实战区分开来。
有很多人借本次再次唱衰武术,就是因为很多人,包括观众和武术圈内人士,都没有给武术一个正确的定位。
就像UFC格斗跟MMA也有区别一样,在八角笼里的傲视群雄的“嘴炮哥”到了拳台上不一样让梅威瑟一顿胖揍吗?
看似都是拳脚功夫,但专业是不同的,这相差很大。就像医生也不是全能的,你让一个看心脏病的大夫去治皮肤病,他能行吗?
马老师曾说他击败过MMA冠军,我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水分,但如果把一个MMA冠军囚禁在传统武术套路和规则的牢笼里,马老师真的未必不能击败他。
古语道:隔行如隔山。
行业不同,放到一起来比试是不太恰当的。
(三)
当然,我也不是说武术就是只具有观赏性。
武术的招式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组合拳”嘛,说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又有各种派别,其实就是根据各自对武术的理解而发明了很多不同的“组合拳”。
这些“组合拳”有没有用呢?
我认为是有用的,但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金庸曾有一句名言:“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以势赢者势颓则,以力胜者力尽则亡。”
意思就是:天下任何武功,都有自己自己的不足,防守的再好,也有破解方法,只要意识、攻、守、应机变化等速度远远高于对方,势必游刃有余!
这一语点破了武功高低的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速度。
当然,我觉得在这里还需要再加一点,就是力量。
其实,速度和力量这二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基本可以说是相辅相成。除去个别极端的例子,大部分人速度快,那力量也不会弱的。因为,无论速度还是力量,其实也都要建立在出色的身体素质这个基础之上——这也是武术这套“组合拳”管不管用的基础。
如果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就没有爆发力,也就更不要提速度和力量了。没有身体素质,招式再好,出手缓慢——打不到人,没有力量——打不倒人。
换而言之,一个身强力壮,有速度和力量的格斗小白,实战中使用王八拳也能打败弱不禁风的武术大师。
更何况如今的马老师将近七旬,他的速度和力量能有多少,可想而知。
所以,不止是中国武术,就是格斗中的组合拳,慢了都就成了花架子。
另外,花架子的表演赛也不是武术特有的,您可以看一下美国的WWE(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摔跤比赛,想必也是赏心悦目的。
我的意思是,想比试武术跟别的格斗孰优孰劣,得找身体素质差不多的两个人来比。像拳击、摔跤等正规的格斗比赛都是有重量分级一样,找一个重量级拳王打一个羽量级摔跤手满地找牙,就说拳击比摔跤厉害是不合适的。同理,找一个老弱病残或者“白斩鸡”来跟一个肌肉男比试也是不合适的,期望一个七旬老人能像UFC选手那样暴力格斗,这本身就是一种臆想和强人所难。
中国武术人士,还有别的格斗流派的人士也是,想在格斗场上扬名立万,还是先把身体素质锻炼一下吧。这里说的身体素质是需要苦行的,而不是养生。
当然,大爷大妈们练练武术来养生也是挺好的,但吹牛能打还是不太好的。
(四)
马老师们觉得自己能打,这有点吹牛,这其实很平常,谁不吹点牛呢?
但吹牛吹得时间长了,加上周围人也都附和,那一来二去,马老师们就可能真的觉得自己能打了。于是,不止嘴上吹牛,行动上还真要跟别人打一打了,这一打就露馅了。
马老师被KO的中还有一个细节:当马老师倒地不省人事之时,周围有好多人,在第一时间——真的是第一时间,应该是早就准备着、等待着马老师这一倒地的时刻来临了吧。
这个细节反应出一个问题,其实周围人有好多人,或者说大部分人都知道马老师一定会被KO的,但想必在赛前,没有几个人对他好言相劝吧。
一大群人在等着看马老师出丑,又在赛后讥笑其为跳梁小丑,可这一出戏的始作俑者不正是你自己吗?
这一幕与《皇帝的新衣》多么的相似。
我的父亲认识一位大学校长,不是中文系的,但爱好写诗。其水平虽没有韩复渠的《明湖赋》、《咏泰山》那样让人笑掉大牙,但也好不到哪去。可他自己却陶醉其中,每每有新作,都发到朋友圈里。因其位高权重,于是很多人都去点赞,有的还会留言“好诗”。这样一来二去,其自信心爆棚,自费印制诗集一部,逢人便送,依旧收获一片赞誉声。但我想,这其中必有背后哑然失笑的人。
《皇帝的新衣》看似荒唐,但却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发生着。
大家都知道皇帝们没有新衣,只有他自己相信自己穿着新衣,而且面对于非议之声,他还会指着对方反驳道:“老子的衣服漂亮着呢!”
2017年上映了一部**,叫《冒牌上尉》,讲述了德国战败前夕,一个不满20岁的德国逃兵威利·赫罗德穿上捡到的上尉军官服,摇身一变成了上尉赫罗德。从一开始身披上尉军服得到了尊重和被需要的感觉,他就欣然接受这个新身份,并且愈演愈烈,无法自拔。从死里逃生的惊弓之鸟修炼成被权力掌控不能自拔的恶魔,乃至了上百名囚犯,并且以“抵制日益膨胀的失败主义,继续为德国战斗下去”的借口去为自己脱罪。
这个故事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荒唐,让人惊讶于一个骗子怎么能肆意妄为到这种程度?
但实际上,这部**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冒牌上尉”威利·赫罗德是真实存在的。
也许就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样,对别人的诽谤说多了就成了“真的”,对自己的谎言说多了也就信以为真了。因此,皇帝们才会穿着“新衣”,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大街上。
(五)
对于马老师这次迎战,我在随后的报道中得知:马老师一开始的对手是位年龄相仿的武术大师,但因故临时退赛,换了对手,这才把马老师推到了这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这位大师也太不讲究了!
想到之前一场马老师约战的格斗中,马老师在最后关头果断报警避险,也许马老师还是有一定自知之明的。
但,想到他的那些豪言壮语,我仍然很好奇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没穿衣服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了吧。
韩复渠是一个怎样的人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好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把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韩福举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肯定是错的。但是,说他是一个残暴混乱的军阀,就有些不对了。他更像是一个正邪兼备的人,不能严格定义为好人或坏人。
韩复渠主政山东期间,做了很多错事,但也做了很多好事。今天,还有人欣赏他。
韩复渠也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利用姜、阎、冯中原之战,迅速将山东军政法大权收归己有,对山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
1、整顿吏治,但是,禁毒;省进行了重组,臃肿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要求给官员穿上布衣,解除常年空缺的职位,用军法处理贪污受贿的官员。
2.发展教育,积极救灾;主政山东后,大力倡导“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认为只有文化才能真正立国。因此,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传“三民主义”,灌输“礼、诚、耻、忠、孝、仁、和”等封建道德,倡导“尊孔读经”的文化复古运动,以求“崇儒正心”。
3、搞笑执法,自称“蓝天”;他主政山东的八年间,虽然冤错案不少,但大部分案件还是破了。否则也不会有临沂等地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济南投诉。据统计,当时南京的错案率远高于济南。所以他的执法虽然滑稽,令人发指,但总体上对大多数人有利,自称“蓝天”也确实无可厚非。
韩福举,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既老实又任性。他野心勃勃,目光短浅。主政山东时,吏治清明,经济、教育大力发展,积极打击毒品、土匪。他可以算是社会英雄,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却在日军面前落荒而逃,成为民族罪人。无论他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仅凭这一件事,就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清明》这首诗为例改写。
正文:
清明节的这一天,天灰蒙蒙地下着细雨,我走在离家乡很远的路上,想着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心里万分哀伤。我想去酒家里喝一点酒来解我心中的哀伤、悲痛、烦乱、低落,于是,我去问路边的牧童:“请问,这附近有没有酒家呢?”只见牧童伸出手来,指向那杏花林后面隐隐约约的村落。
我走了过去,白色的杏花让我看了十分地欣慰,我走到了那一个村子,看到了一个酒家,进去后我喝了很多酒,一直相信酒可以解烦,十分希望今天也成功。我喝酒足足喝了三个时辰,我的心情开朗了起来。这时太阳出来了,我的心情更加象往日一样了。
我由衷地感叹:“今年的清明节,我真的是前哀后喜,多谢了这些酒!”
雨过天晴后,一切的事物都变得清新、明亮了。小草上的灰尘都被雨珠洗干净了。花儿发出那甜甜的花香,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