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成语及解释故事_成语及解释故事有哪些

成语及解释故事_成语及解释故事有哪些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及解释故事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成语及解释故事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 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及释义

2.历史故事成语,不少于四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3.请帮忙查一些有包含成语故事的成语,带解释(100个)我很急呀!今天就要

4.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

5.成语故事20字

6.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

成语及解释故事_成语及解释故事有哪些

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 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及释义

       1、掩耳盗铃: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揠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3、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4、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5、对牛弹琴:该成语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历史故事成语,不少于四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20则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以下是关于20则成语故事以及解释,喜欢成语的你怎么能够错过呢?赶紧来阅读了解吧!

       

        1、一鼓作气(曹刿 gu?)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请帮忙查一些有包含成语故事的成语,带解释(100个)我很急呀!今天就要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4 草木皆兵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调兵9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小的晋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且应首战告捷,一举攻占寿阳。苻坚自信必胜,于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去谢营劝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没劝降反而告诉谢石说:“秦军虽夸口说有百万强兵,可大部分还在路上,如果现在乘秦大军未到,迅速打过去,败其先锋,后军锐气就可弱 。”于是谢石立刻派部下刘牢率精兵5 万趁着天黑,渡过洛涧奇袭秦军,结果苻坚的军队大败。

       苻坚吃了败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楼,朝淝水南岸的晋军望去,不由地打了个冷战。苻坚远远望见晋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丛丛,迎风摇曳,他以为那是晋兵,不觉惴惴不安,自言自语道:“晋兵真不少啊。”

       后来秦军士气极度低落,苻坚的指挥已无能为力,结果秦军全线崩溃,苻坚中箭逃回洛阳,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从此前秦王朝日趋瓦解。

       5 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类似的成语还有画饼充饥。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

       1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望梅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惊弓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完璧归赵: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走马看花:骑在奔马上看花。形容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

       卧薪尝胆: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画龙点睛:作画神妙。比喻写文章或讲话在关键处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

       3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胸有成竹: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经拿定主意。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螳螂捕蝉: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如鱼得水: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4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引狼入室: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5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一字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好好先生: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囊萤照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酒囊饭袋: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曲高和寡: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6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枯鱼之肆: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瓮中捉鳖: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一毛不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7

       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一窍不通: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8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乱加猜测出全面的判断。

       魂不附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嫁祸于人: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9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望梅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混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10

       白驹过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黄粱美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成语故事20字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出处故事部分如下:

       1、一鼓作气

       (1)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3)故事: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产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

       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1)出处: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解释: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1)出处: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日:‘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2)解释:

       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3)故事: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

       1、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2、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件为望梅止渴。

       3、才高八斗

       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文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4、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

       5、柳营试马

       西汉时期,由于诸侯势力强大,中央政权不能有效把持诸侯,晁错的削藩政策正式引发“七王之乱”,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柳营试马,切断叛军后路,断绝其粮草供给,使叛军不战自溃,周亚夫出兵乘胜追击。

我需要15个成语故事,要有它的意思,和典故。 不要文言文

       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内容如下: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1、天道酬谢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2、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5、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6、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7、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8、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9、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10、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解释:“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1、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12、后生可畏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1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14、力不从心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成语释义: 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15、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今天关于“成语及解释故事”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