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冯什么什么老_冯什么什么老的成语

冯什么什么老_冯什么什么老的成语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冯什么什么老”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关于冯字开头的诗句

2.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3.古代姓冯的名人

4.冯兰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冯宝宝到底多少岁了?她真的是个长生不老的人吗?

冯什么什么老_冯什么什么老的成语

关于冯字开头的诗句

       1. 关于冯的诗句

        关于冯的诗句 1. 带“冯”字的诗句有哪些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赫赫惟元后,经营自左冯。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作者:杜牧(唐代)

        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

        梅仙调步骤,庾亮拂櫜鞬.。

        一室何劳扫,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

        灞岸秋犹嫩,蓝桥水始喧。

        红旓挂石壁,黑槊断云根。

        滕阁丹霄倚,章江碧玉奔。

        一声仙妓唱,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荣见子孙。

        流年休挂念,万事至无言。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庸书酬万债,竹坞问樊村。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2. 李白带有冯字的诗句

        《赠张相镐二首》李白

        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赠张相镐二首》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

        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

        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

        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

        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

        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

        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

        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

        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

        3. 冯字开头的七字诗句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南北朝 曹景宗 去者日以疏. 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 --古诗十九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 水槛遣心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唐 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辛弃疾 生查子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 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 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 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 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白居易 哭李三。

        4. 有关"冯"和"丛"的成语或古诗词

        重作冯妇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

        三年林曲喜谈丛,交荐俄闻得数公。

        竟觅一官莲幕下,漫添千咏锦囊中。

        时乖岂但冯唐老,性癖甘如叔夜慵。

        应是黄花过江路,笑垂双袖立西风。

        题问政山

        冯轼邦君侈画熊,却来问政翠崖翁。

        祗应兄念玄真子,不是堂无齐盖公。

        千载棣佛教盛事,两丛慈竹亦清风。

        跨鸾时过宣平老,明月箫声在半空。

        虎跑泉

        广福山灵托兽传,甃边依约爪痕坚。

        噬人难负平时口,跑地能开一掬泉。

        不遇下车冯妇勇,都因脱屣性空禅。

        大慈坞内腥风起,善结丛林渴饮缘。

        一丛花

        飞凫仙令气如虹。脱屐向尘笼。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盏里圣贤,壶中天地,高兴更谁同。应怀得隽大明宫。无事老冯公。玉山且向花间倒,任从笑、老入花丛。三径步馀,一枝眠稳,心事付千锺。

        5. 有冯的译音的诗词或成语

        暴虎冯河

        冯唐易老

        下马冯妇

        再作冯妇

        冯河暴虎

        冯唐已老

        冯生弹铗

        冯谖三窟

        冯驩弹铗

        重作冯妇

        冯唐头白

        冯唐白首

        枯木逢春 千载难逢 萍水相逢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43439 棋逢对手

        曲意逢迎 适逢其会 生不逢时 生不逢辰

        狭路相逢 异地相逢 逢场竿木 逢场游戏

        逢场作乐 逢场作趣 逢恶导非 逢吉丁辰

        逢机遘会 逢机立断 逢山开道 逢时遇节

        会逢其适 枯树逢春 陌路相逢 棋逢敌手

        千载一逢 适逢其时 相逢恨晚 相逢狭路

        邂逅相逢 遭逢不偶 遭逢会遇 遭逢际会

        遭逢时会 左右逢原 左右逢源 逢场作戏

        逢人说项 躬逢其盛 阿谀逢迎 暗室逢灯

        揣合逢迎 逢君之恶 逢山开路 逢凶化吉

        恭逢其盛 久别重逢 绝处逢生 旧雨重逢

        绝路逢生 饿虎逢羊 久旱逢甘雨 人生何处不相逢

        酒逢知己千杯少 人逢喜事精神爽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以上,供参考!

        6. 求创作一首带有冯字和宇字的诗句,拜托了,婚礼要用,谢谢大家

        浮云无意归密林

        妙笔何分隶楷行

        齐头并进千山近

        真情难欠梦魂萦

        依稀温存余香在

        比兴怎赋玲珑心

        贯古通今七巧意

        心的祈愿最动情

        隶楷行:为书法的几种形式,还有草、篆等书体。

        比兴赋:是《诗经》里的几种写作手法。

        绝对原创,祈君雅赏。

        “林楷千欠温兴贯的”全放在句尾就不押韵了,失去了韵律的美感,所以作了调整。另有“的”(de)字作为语气助词,本无实意,只能勉强用之(又不愿用谐音di),诗意自然有所欠缺,还望海涵俯笭碘蝗鄢豪碉通冬坤。

        又:按照您的补充,将“七”、“头”分别嵌入(放在一句中诗意就很难阐释了)。如还有其他要求请HI我,乐意效劳。

        7. 关于马的诗句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谢谢采纳!!!

为什么说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冯开之先生喜饮茶,而好亲劳其事,人或问之,答日:‘此事如美人,如古法书画,岂宜落他人手!’闻者叹美之。然先牛对客,谈辄不止,童子涤壶以待。会盛谈,末及着荼,时倾白水而进之。先生未尝不欣然自谓得法,客亦不敢不称善也。世号‘白水先生’。”其事流传至今。

       译文:明代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记载了冯开之的趣事。冯开之老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喜欢喝茶,并喜欢自己做取泉、烧水、洗杯、涤壶、捡茶等一整套琐事。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此事如美人,如古法书画,岂宜落他人手。”逗趣的是老先生一喝茶话就多,童子准备好茶壶,正赶上先生聊得兴致勃勃,就没有放茶叶,先生喝着白开水,还捋着长须笑眯眯地说自己泡茶“得法”、“茶味醇正”。在这样的高人面前,客人不便扫他的兴,只好也边喝白开水边啧啧称赞:“好茶!好茶!”一转身都称他为“白水先生”。荼同茶

古代姓冯的名人

       “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这是梁实秋对冰心的评价里的一句话: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是失望便是她完全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无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这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的。梁实秋认为冰心的诗不够感情丰沛,所以说她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梁实秋与冰心的相识,是一种缘份。

       1923年7月,也就是梁实秋即将赴美留学的前夕,他在《创造》周报上发表了《〈繁星〉与〈春水〉》一文,对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两首小诗集做了批评。当时的梁实秋正处于“青春的浪漫”中,强调诗必须是情感充沛的。而冰心的小诗在风格上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在生活的溪流中捕捉带有哲理意味的朵朵细浪。在这种诗中,诗人的情感不是渲泄式的而是内蕴的,它的魅力不在于澎湃的激情,而在于平中见奇地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哲思。

       但是在梁实秋看来,“没有情感的不是诗,不富情感的不是好诗,没有情感的不是人,不富情感的不是诗人。”他觉得这两首小诗中的冰心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让人读完诗后,得到的只有“冷森森的战栗”。并且梁实秋告诉读者:“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宜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梁实秋的这种诗论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在文坛上却是一篇醒目的反调文章。冰心当然也读到了。这时的冰心在全国文坛上的声望要比梁实秋高得多,被梁实秋批评得一无是处的小诗,当时正风靡文坛,成为很多文学青年模仿的对象。可想而知,梁实秋的这一大篇宏论是很难让她服气的。

       可是让两个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不愉快的前奏,给两人送来的却是几十年不变的友情。

       那篇文章发表后的不几天,梁实秋就踏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在这艘船上,经许地山的介绍,他认识了自己刚批评过的小诗作者冰心。冰心给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个不容易亲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两人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梁实秋问她去美国修习什么专业,她说是文学,然后礼节性地问梁实秋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文学批评”。他们的谈话到此就打住了。

       其实在文坛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往往最反感那些文学批评者,在他们看来,做文学批评的人大都是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指指点点地倒人胃口,他们和那些文学作者之间,好像是天生的怨家,总能制造些疙疙瘩瘩的不痛快的问题,而且他们之间好像永远不会有共同语言,否则怎么会有批评呢?

       但冰心和梁实秋之间却渐渐产生了共同语言,毕竟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而且当时的梁实秋也正热衷于做诗。他们在海上摇晃了几天后,许地山、顾一樵、冰心、梁实秋这几个志趣相投的人,一块儿办了一份文学性质的壁报,张贴在客舱的入口处,后来选了其中的十四篇诗寄给了小说月报,以“海啸”为题做成一个专辑。有了一些交流之后,原有的偏见被消除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梁实秋甚至把对女朋友程季淑的思念也向冰心倾诉,告诉她在上海与女友分别时,自己竟大哭了一场。

       到了美国后,梁实秋先是去了科罗拉多,获得学士学位后,第二年进了哈佛大学,冰心就读的学校是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两所院校同在波士顿地区,相距约一个多小时火车的路程。每逢周末或美国的假日,梁实秋就邀几个同学去访问冰心,因为在同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冰心无人做伴,只身一人在威尔斯莱女子学院。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湖社”,近似一个学术组织,因为每个人专业不同,他们约定每月一次,在慰冰湖上泛舟野餐,每次有一位同学主讲他的专业,其他的人可以提问,并参加讨论。有时候,冰心也和梁实秋们一起到波士顿的杏花楼吃广州菜。随着友情渐渐深厚,梁实秋发现冰心“不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不过对人有几分矜持,至于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

       1925年春天,波士顿一带的中国留学生忽然心血来潮,要演一出英语的中国戏,而且筹划的责任就落在梁实秋与顾一樵的身上。他们经过一番讨论,选定了《琵琶记》。这出戏需要一个男士来演蔡中郎,一个女士演蔡中郎的发妻赵五娘,一个女士演蔡中郎新娶的妻子牛**,也就是牛丞相之女。在这群留学生中,因为梁实秋以前在清华学校时有过表演的经验,所以男主角非他莫属。而两个女主角则分别由来自上海的谢文秋女士饰赵五娘,冰心饰牛**。这两位女士能同意在剧中扮演妻子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若是在国内她们是绝对不肯的。1923年夏天,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为毕业典礼排演戏剧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女士愿意担任女主角,只好由他和同学吴文藻男扮女装。他们对传统戏剧虽然并没有多少了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居然在开演那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正在牛津大学读学位的许地山知道消息后,立即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信中还调侃梁实秋说:“实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娇婿。”因为都是年轻人,而且又是身在风气开放的美国,这一出戏排练演出结束后,朋友们都拿这几个人来打趣。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单身男女,开玩笑的同时,也有人带着认真的成分。顾一樵当时看了许地山的来信后,就特地把这一段调侃梁实秋的话拿给冰心看,冰心知道他们的用心,只是一笑置之。因为有人也常拿梁实秋和谢文秋打趣,而谢文秋有着上海女性特有的活泼和口齿伶俐的特点,与爱说笑逗趣的梁实秋很投合,因此当她和同学朱世明先生订婚后,冰心就调侃梁实秋说:“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梁实秋很喜欢“秋郎”这两个字,回国以后以此为笔名,写了不少文章,后来结集为《骂人的艺术》,一度畅销。

       冰心身出名门,有着大家闺秀的娴雅温和的品格,她去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2岁了,对于婚姻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按照她的理想,她不希望嫁一个文艺圈中的人,因为她总觉得搞文艺的人,多数性情浪漫,感情也大多不稳固。在晚年她还坚持这一看法,说:“我们的朋友里有不少文艺界的人,其中有些人都很‘风流’,对于钦慕他们的女读者,常常表示了很随便和不严肃的态度和行为。”她对徐志摩就始终没有好感,认为他的离婚再娶是“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她的愿望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丈夫,而自己则做一个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同时还能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这种理想既不保守,又不激进,平和而朴实。后来,她也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男士,就是前面提到的吴文藻,他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时还对文学有着不凡的见识,他和冰心虽然不是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却有着很多共同语言,最终成为一对幸福的爱人。

       1926年,梁实秋和冰心都从美国学成归国,并分别在大学里找到了立足之处。在此之后,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他们各自忙于立业成家,彼此间没有多少联系。

       直到1930年以后,梁实秋应聘到青岛大学教书,他们才取得了联系。梁实秋知道冰心喜欢海,因为她小时候就在海边长大,和浩瀚的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他了解她对海的感情,知道“她憧憬的不是骇浪滔天的海水,不是浪迹天涯的海员生涯,而是在海滨沙滩上拾贝壳,在静静的海上看冰轮乍涌”。他几次三番地给她写信,反复跟她说青岛的海滨风景是如何美丽,告诉她自己如何带领妻子和孩子们到海边捉螃蟹,掘沙土,拣水母,听灯塔呜呜叫,看海船冒烟在天边逝去,想以此“逗”她到青岛来。冰心确实对青岛很向往,她和丈夫商量后,给梁实秋写信说:“我们打算住两个月,而且因为我不能起来的缘故,最好是海涛近接于几席之下。文藻想和你们逛山散步,泅水,我则可以倚枕聆听你们的言论。……我近来好多了,医生准许我坐火车,大概总是有进步。”

       但冰心最终还是未能成行,因为她的健康状况一向不好,经常周期性地呕血。在美国的三年,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病床上缠绵,著名的《寄小读者》就是她在病床上写成的。本以为可以与好友相会,却中途搁浅,让她非常遗憾,这种因病而生的遗憾,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并严重影响了她的创作生涯。在给梁实秋的信中,她无奈地说:“我无有言说,天实为之!”后来吴文藻到山东邹平开会,顺便到青岛梁实秋家里小住,领略了一下海滨风情。

       1934年之后,梁实秋应胡适之邀,赴北京大学任外语系主任,这时的梁实秋事业有成,已经享有“当代批评家”和“英国文学专家”的声誉,而他在20年代末主编《新月》月刊时对政治的关注,也为他赢得了不凡的公共影响力。为了有自己自由的言论空间,1935年,他在北京创办了《自由评论》杂志,当时冰心在燕京大学任教,梁实秋常常驱车去找冰心,“逼”她供稿。

       抗战爆发后,梁实秋抛妻别子流落到昆明,后来又到了重庆。冰心和吴文藻不久后也到了重庆,离乱中相遇,彼此间更多一些关怀。梁实秋当时是住在北碚,而冰心夫妇住在歌乐山,恰好是在他进城经过的路边不远的山头上。三人本来就是同学兼朋友,再加上当时又同为国民参政员,在战乱的时代背景下,倒有了更多的时间交往。梁实秋第一次去看冰心的时候,发现她的生活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养尊处优”,房子虽是洋房,墙却是土砌的,窗户很小,里面黑黝黝的,而且很潮湿,唯一可以怡人性情的是门外的几十棵松树。但是这样的房子也还是借来的,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实在是很清苦,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辛辛苦苦从北平背到这里的一张弹簧床,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这确实是一件难得的奢侈品。

       梁实秋居住的北碚,要比冰心的住处热闹得多,这里聚集了很多逃难的知识分子。梁实秋和同学吴景超夫妇在这里合买了一处住房,题名为“雅舍”,由于梁实秋一个人流落在外,没有家累,再加上他性格开朗,才气纵横,谈吐幽默风趣,雅舍遂成为朋友们相聚的好地方,人气兴旺。冰心有空的时候,也来此一坐。大家说笑畅谈,常至深夜,冰心就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挤在一张床上,凑合着睡上一晚,第二天再赶回歌乐山。

       当时同住北碚的还有女作家赵清阁,她在晚年回忆当时朋友聚闹的场景时说:“九姑(即女诗人方令孺)、冰心比他大几岁,他很尊重她们,尤其对冰心十分关注。”

       由于梁实秋是孤身一人在北碚,是“暂时”的单身汉,他常拿前人徐荔枝的一首寄给妻子的诗自况,其中的两句“依人自笑冯驩老,作客谁怜范叔寒,”他常向冰心说起。这里面其实有个典故,徐荔枝客居他乡一年,到年末时,想回家却川资不敷,遂写了这一首诗寄给妻子。幸运的是这首诗后来被他的一个同乡的妻子看到了,这位夫人大概深知夫妻别离的痛苦,看了诗后,极为怜悯,竟脱下钗簪相赠,帮他早日还家。梁实秋后来在给冰心的信中,又提及这两句,除了真的是有想家的感触外,也有朋友间玩笑的意思,希望能如徐荔枝一样有福气博得她的关心。梁实秋以这两句诗作为上联,向冰心求下联,冰心对以:“海内风尘诸弟隔,无涯涕泪一身遥”。并在信中说那两句诗他已对她说过两次,“真是文不对题,该打!该打!只是思家之念,尚值得人同情耳!”

       文人们在一起,多有些笔墨游戏。有一次大家为梁实秋的生日摆“寿宴”,宴后他兴致不减,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册薄上题字,冰心那天喝了一点酒,略一思索便挥笔而成,她写道:

       一个人应当象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时,围在书桌旁边的其他男士们大为不满,叫嚣着说:“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于是冰心说:“少安勿躁,我还没有写完。”接着话锋急转,继续写道:

       虽然是一朵鸡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实秋仍需努力!

       庚辰腊八书于雅舍为实秋寿  冰心

       梁实秋确实是一个兼具才、情、趣三品的男士,从冰心的这段话中,可见她对梁实秋是非常欣赏的,虽然话中有一点谐谑打趣的意思。但是,一个人对朋友的要求是才、情、趣兼具,对爱人的要求岂不更是如此,甚至应该还要更严苛一些。

       冰心对丈夫吴文藻的评价是“拙口笨舌”,晚年的冰心怀念故去的老伴时说:“说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他那‘顶天立地’的大书架撂着的满满的中外文的社会学、人类学的书,也没有引起我去翻看的勇气。……他的《自传》,这篇将近九千字的自传里讲的是:他自有生以来,进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功课,从哪位教师受业,写的什么文章,交的什么朋友,然后是教的什么课程,培养的哪些学生……提到我的地方,只有两处:我们何时相识,何时结婚,短短的几句!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冰心曾与清华大学的原校长梅贻琦合作过一首戏谑吴文藻的宝塔诗: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最后两句是梅贻琦加上,前面的七句是冰心写的。吴文藻是一个对事业心无旁鹜的人,因此在生活中常常是无暇他顾,屡屡会闹一些小笑话。比如冰心把他从书房拉到院子里赏花,站到了丁香花前,因为他的心神还沉浸在书本中,眼里只有茫然,他应景似的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说是“香丁”,他也就郑重地点头答道,哦,是香丁。类似的这种事情多了,冰心就常打趣叫他“傻姑爷。”

       女诗人方令孺当时也住在离雅舍不远的地方,她是梁实秋在青岛大学教书时的同事,有一次到雅舍闲谈时看到冰心的题词,不仅提笔续写道:

       余与实秋同客北碚将近二载,藉其诙谐每获笑乐,因此深知实秋“虽外似倜傥而宅心仁厚”者也。实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遥遥相望。雅舍门前有梨花数株,开时行人称羡。冰心女士比实秋为鸡冠花,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泊风流有类孟东野。惟梨花命薄,而实秋实福人耳。

       庚辰冬夜 令孺记

       梁实秋在朋友中,不仅文才出众,品貌也是男士中的“上品”,再加上谈吐幽默风趣,很受朋友喜欢。方令孺说他“淡泊风流”,冰心则称他为“风流才子”,这其中的“风流”一词既指他的文才出众,也指他很受女性朋友青睐。梁实秋和冰心之间常有书信字画往来,有一次梁实秋给冰心画了一幅梅花,冰心回信说:“画梅花有什么了不起,狗也会画。”朋友间的谐谑打趣可见一斑。

       抗战胜利后,吴文藻被派驻日本,冰心也随同前往,她知道梁实秋喜欢杜诗,而且也正在收集各种版本的杜诗,于是就不惜高价帮他买了日本的版本。在岁月沧桑人事倥偬的感慨中,老朋友间的友情,就如同和风一般,给了彼此以很大的精神鼓励。梁实秋在抗战后,总有惶惶然不知所终的感觉,有时就索性抛开一切愁烦,只顾眼前的吃和睡。冰心理解他的落寞之感,在信中告诉他说:“你能吃能睡,茶饭无缺,这八个字就不容易!”让他在消极中重新获得勇气。

       后来冰心在日本知道梁实秋已去了台湾,就立即给他写信,让他立刻办理手续前往日本。她和吴文藻将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这份友情让落魄的梁实秋极为感动,这是一种患难中的真情,弥足珍贵,虽然他最终没有去,但终生感激。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之后,他们竟消息断绝。这是因为在这之后不久,冰心夫妇无法割舍对祖国的思恋,双双回国,海峡两岸的对立,使他们的友情无法传递,等到时局缓和两岸通邮时,两人均已成了耄耋老人。

       在大陆的“文革”时期,梁实秋在台湾听说“冰心和她的丈夫吴文藻双双服毒自杀了”,这一消息让他非常悲痛,他写了一篇《忆冰心》,用细腻平实的笔触,回忆了两人几十年友情。文章见报后,女作家凌叔华给梁实秋写信,告诉他说这一消息是误传,冰心夫妇仍健在。他虽然后悔自己孟浪,但总算是由悲转喜,他说:“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哀悼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而冰心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也是感慨无尽,她给梁实秋写了回信,托人从美国带到台湾。此后,冰心与梁实秋虽然没有直接的书信来住,但彼此的情况由梁实秋在北京的长女梁文茜转达,这一对老朋友也算能够隔海对话了。

       1985年上半年,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怀旧——忆故知》(即《看云集》中一些文章)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冰心欣然提笔为此书作“序”。序中谈到抗战胜利至今四十年的隔海相望时,深情地说:“我感激故人对我们的眷恋,我没有去过台湾,无从想象台湾的生活情况,但北京的情况呢,纸上真是说不完,我希望实秋回来看看。……”

       1986年,冰心在一篇题为《说梦》的文章中,写了自己晚年几乎每夜都做着极其欢快而绚丽的梦,在梦中常见到已故或久别的亲朋,漫游五洲四海的奇境。她说:

       这些梦里都有我喜爱的风景和我眷恋的人物,醒来也总是“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梦中当然欢乐,醒后却又有些辛酸。但我的灵魂寻到了一个高旷无际的自由世界,这是我的躯壳所寻不到的。我愿以我的“奇泪”和一缕情思,奉献给我海外的梦中人物!

       晚年的梁实秋对故土北京有着深深的怀念,“怀乡”成了他笔下非常突出的情结。80年代后期,两岸关系和缓,台湾同胞可以回大陆探亲。然而可惜的是,思乡情重的梁实秋到底没有能在去世前踏上北京的土地。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在台北病逝。他的第二个妻子韩菁清在处理完丧事后,专程飞往北京,替他完成未了的还乡愿。她拜访了年近90高龄的冰心,冰心在悲痛中写了《悼念梁实秋先生》,文章中说:“我怎能不难过呢?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比寻常啊!”

       1987年12月1日,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北大厅里,北京文艺界人士为梁实秋举行了追思会,这也是梁实秋和结发妻子程季淑结婚的地方。冰心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但她为梁实秋写了祭文,由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代读。会后,梁文茜将追思会上悬挂的父亲的照片送给冰心留作纪念。

       冰心和梁实秋的友谊既建立在两人共同的文学追求上,也有对彼此人品的欣赏。冰心本来是以诗歌创作走上文坛并且声名鹊起的,但是梁实秋批评她不适合作诗而适合写散文和小说后,她也就真的不再作诗了,而且也常对别人说自己不会作诗。但冰心对梁实秋也有过批评。1984年,梁实秋的学生胡百华先生到大陆拜访梁文茜,他们一起拜访了冰心,当他们把梁实秋与第二个妻子韩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时,她激动地用手指着照片上的韩菁清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他这一辈子就是过不了这一关!”而最戏剧性的事情是,当胡百华先生从北京回到台北前去拜访梁实秋时,他把冰心对梁实秋的责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梁实秋,梁实秋的反应是耐人寻味的,他毫不犹豫地回应说:“我呀,她那一关我倒是稳当当的过去了。”与这一情况极为相似的是,在1999年傅光明采写的《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作者记录了冰心的谈话,谈话中冰心追思了一些友人,给了巴金以很高的评价,原因就在于“他对婚姻问题严肃的态度”,她感慨地说:“我的文人朋友多了,像梁实秋他们,要说才情什么的,他们都有,就是没有巴金这个专一,我最佩服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我最喜欢他的也就是这一点。”显然,冰心赞赏梁实秋的学识才情,却不能接受他的第二次婚姻,认为他没有做到感情“专一”。相比之下,她很钦佩巴金,因为他在萧珊去世后,还保持着对妻子的一腔真情,没有忘情,也没有移情。梁实秋的丧偶后再娶,在冰心眼中就正好证实了她年轻时对文艺圈中人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如此,她只能把梁实秋作为朋友。

冯兰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姓冯的名人?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至此始。

        冯 异:东汉开国名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东)人。初属王莽,更始元年(23年)归刘秀。随刘秀巡抚河北,提出广施恩德、笼络人心的建议。攻破王郎后,封应侯。同年,破铁胫农民军于北平(今河北省满城北),收降匈奴于林S顿王。冬,拜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郡兵驻黄河北岸,与河内太守寇恂合力防备洛阳更始军。二年夏,乘洛阳守将李轶不与争锋之机,率兵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得二城;南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西北)以东13县,收降10余万人。复渡河击斩更始所署河内太守武勃,歼5000人。东汉王朝建立,封阳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邓禹西征。三年,经崤底之战,大破赤眉军。又击破延岑等割据武装,平定关中。四年,击败公孙述所遣数万兵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屡次挫败公孙述进窥关中的企图。六年,汉军陇西之战受挫后,冯异受命进军找兀今旬邑北)。此时,隗嚣部将行巡率兵亦欲乘胜攻取驰邑。冯异力排众议,率兵抢先占领找兀然后偃旗息鼓,待行巡军至,突然出击而获胜,北地豪强武装势力闻风归降。先后领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肤施,今榆林东南)、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省庆阳西北)、安定(郡治今镇原东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与诸将共攻落门(今武山洛门),病卒军中。 冯异长于谋略,号令严整,用兵进止有序;为人谦让,诸将会聚论功之时,冯异常独自避于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冯 缭: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优公主远和禾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优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加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 如:广东省恩平人。又名自如,号鼎三。我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早年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当杂工谋生,后转往纽约工厂工作,业余钻研机械学,数年后自行制造抽水机、无线电报机。在日俄战争中,深感飞机之厉害,自此决心献身于航空事业,以报祖国。在三藩市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机试飞成功。广州光复时,被任为陆军飞机长。后在举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遇难。1985年在恩平县牛江本乡建冯如纪念亭、冯如中学以纪念。

        冯承辉:清江苏省娄县人,字少眉,一字伯承,号梅花画隐。贡生。工篆隶,精刻印,兼善画,尤喜画梅。著述甚富。有《印学管见》、《历朝印识》、《石鼓文音训考证》、《古铁斋印谱》、《古铁斋词钞》等。

        冯梦龙:明苏州府吴县人。崇祯中以贡为丹徒训导,迁知寿宁。善诗文,工经学。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古今谭概》、《智囊》、《挂枝儿》、《山歌》及《墨憨斋定本传奇》等。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他曾在年近70岁时,在广西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国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其名威震边关。

        冯云山:广东省花县人。一名云珊,本名乙龙。太平天国***。曾任乡村塾师。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在桂平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山区农民。1851年参与领导金田起义,任后军主将,又任前导副军师,在永安受封为南王。协助洪秀全制订太平天国官制、军制、律令、营规、天历等。1852年攻广西全州中炮负重伤,后卒于蓑衣渡。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1993年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多次击改日寇,收复许多失地。建国前夕,因乘船失火,受伤身死。

        冯国璋:直隶(今河北省)河间人。北......>>

        古代姓冯的有哪些名人 历史名人  冯梦龙 冯梦龙:〖FengMenglong〗(1574―1646)明末小说家。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为崇祯间贡生,官寿宁(今福建省寿宁县)知县。他通经学,善诗文,尤工小说、词曲。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另有《桂枝儿》、《山歌》、《平妖传》、《新列国志》等;还有修改汤显祖、李玉等传奇剧本多种,汇编《墨憨斋定本传奇》。本人创作有《双雄记》传奇小说;著论有《智囊》、《古今谭概》等多种。 冯道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至此始。 冯异 冯 异:东汉开国名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东)人。初属王莽,更始元年(23年)归刘秀。随刘秀巡抚河北,提出广施恩德、笼络人心的建议。攻破王郎后,封应侯。同年,破铁胫农民军于北平(今河北省满城北),收降匈奴于林S顿王。冬,拜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郡兵驻黄河北岸,与河内太守寇恂合力防备洛阳更始军。二年夏,乘洛阳守将李轶不与争锋之机,率兵北攻天井关(今山西省晋城南),得二城;南夺成皋(今河南省荥阳西北)以东13县,收降10余万人。复渡河击斩更始所署河内太守武勃,歼5000人。东汉王朝建立,封阳夏侯。建武二年(26年)冬,替代邓禹西征。三年,经崤底之战,大破赤眉军。又击破延岑等割据武装,平定关中。四年,击败公孙述所遣数万兵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屡次挫败公孙述进窥关中的企图。六年,汉军陇西之战受挫后,冯异受命进军找兀今旬邑北)。此时,隗嚣部将行巡率兵亦欲乘胜攻取驰邑。冯异力排众议,率兵抢先占领找兀然后偃旗息鼓,待行巡军至,突然出击而获胜,北地豪强武装势力闻风归降。先后领北地太守、安定太守事,平定上郡(治肤施,今榆林东南)、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省庆阳西北)、安定(郡治今镇原东南)等地。九年行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西)太守事。十年夏,与诸将共攻落门(今武山洛门),病卒军中。 冯异长于谋略,号令严整,用兵进止有序;为人谦让,诸将会聚论功之时,冯异常独自避于树下,故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冯 冯 唬褐泄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优公主远和禾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优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加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的敬服。尊称她为“冯夫人”。 冯 如 冯 如:广东省恩平人。又名自如,号鼎三。我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早年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当杂工谋生,后转往纽约工厂工作,业余钻研机械学,数年后自行制造抽水机、无线电报机。在日俄战争中,深感飞机之厉害,自此决心献身于航空事业,以报祖国。在三藩市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机试飞成功。广州光复时,被任为陆军飞机长。后在举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遇难。1985年在恩平县牛江本乡建冯如纪念亭、冯如中学以纪念。 冯承辉 冯承辉:清江苏省娄县人,字少眉,一字伯承,号梅花画隐。贡生。工篆隶,精刻印,兼善画,尤喜画梅。著述甚富。有《印学管见》、《历朝印识》、《石鼓文音训考证》、《古铁斋印谱》、《古铁斋词钞》等。 冯子材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他曾在年近70岁时,在广西镇南关。谅山等地大败法国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其名威震边关。 冯云山 冯云山:广东省花县人。一名云珊......>>

        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历史人物

        冯媛:汉元帝宠妃

        冯奉世:西汉军事人物

        冯业:

        冯谖:孟尝君门客

        冯去疾:秦二世时右丞相

        冯劫:冯去疾之子。秦二世时大将军

        冯芳:东汉西园八校尉的助军校尉

        冯跋:五胡十六国北燕太祖

        冯弘:冯跋之弟,北燕昭成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之妻

        冯朗:冯弘次子,冯皇后之父

        冯熙:北魏太师,冯皇后之弟

        冯清: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冯润: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冯勤:后汉名臣,官至司徒,以身长见称

        冯延巳:五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师

        冯道:五代十国宰相,共事五朝十三帝

        冯异:光武帝时征北将军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

        冯云山:太平天国将领,封南王

        冯国璋:中华民国北洋 *** 总统

        冯玉祥: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

        冯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夷陵之战为大督

        冯保:明代万历年间,内相、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

        冯锡范:历仕明、明郑、清,也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的人物之一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

        高力士(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

        冯国用:明朝开国大将,明朝开国功臣二十一人中,排名第八,郢国公冯胜(冯国胜):明朝开国大将,大将军,宋国公

        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作家

        冯治安: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七七事变”时任师长、兼河北省 *** 主席的冯治安,驻守北平

        冯子才(冯子材):清朝名将,历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累官至太子少保

        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

        历史上姓冯的名人? 太多了。太平天国***之一的冯云山;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冯玉祥;民族女英雄冯婉贞;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相声演员冯巩……

        古代冯氏有名的人,姓冯的名人 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战国时的冯O,为齐国孟尝君薛文门下食客,曾替薛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薛文收买民心。 西汉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东 *** 冯异,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京兆杜陵人冯衍,为辞赋家; 十六国时,长乐信都人冯跋,乘后燕内乱,推翻慕容熙的统治,建立地方政权,国号燕,史称北燕,历时27年,于436年被北魏所灭。 五代时的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 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任中主(李Z)时的宰相。北宋有大臣冯京,仁宗时是知开封府,神宗时进参知政事。 元代有散曲家冯子振。 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清代有诗人冯班,清末有爱国名将冯子材,于70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 太平天国***之一的冯云山。

        历史上姓冯的名人有哪些 冯梦龙:明末小说家,通经学,善诗文

        .冯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将军

        冯 异:东汉开国名将。

        冯如:广东省恩平人。

        冯云山:广东省花县人。一名云珊,本名乙龙。

        古代姓冯的名人有哪些? 冯曦范^_^楼主也姓冯啊?这么巧

        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春秋战国 冯子简,能断大事,封郑国卿。 冯缓容,孟赏君收备于辟梵卷市义。 冯权,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亭,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正乾,进士,任知县后升湖广黄州知府。 汉朝 冯唐,封威齐王。 冯国馨,十二名臣。 冯奉世,威振西夏,赐爵关内侯。 冯敬,封信国公。 冯汉东,封宰相。 冯选烈,十八学士,封太保。 冯灵让,封宰相,万寿宫功臣。 冯芝圻,翁阁功臣,任琉球书。 冯孜景,户部主事,仕福建诏武知府。 冯异,佐光武帝灭王奔,列二十八大将。 冯良,汉安帝诏征封臣不任,学识渊博,隐居设馆育人。 冯直,汉顺帝举任将军。 冯衍,凌云赋以自励。 冯立,封西河太守,一般廉洁。 冯行已,列洛社耆十三人。 冯锟,封廷尉,赐银不收,深受百姓拥护,人称立、锟为大冯君。 冯芳,列西元八校尉。 冯羡,列八史。 冯源,进士。 冯邦求,宣和蜀进士。 冯震武,蜀汉进士。 冯宝佑,蜀汉进士。 冯寅启,蜀汉进士。 冯子备,蜀汉进士。 冯德选,十八学士。 冯七,晋授沙中介,奇熏万里。 冯礼,立誓小方著书。 冯诞,北魏高祖之妹安乐公主附马都尉。 唐朝 冯辑,政和进士,仕文阁学士,右中大夫。 冯胜,开国辅臣,仕进荣大夫,右柱国参军卫国公。 冯豹,道德可钦,设教丽山之下。 冯信,托青以辞,公孙述之诏。 冯定,端疑若植,端疑锦之称。 冯德明,唐大学士,封果信公。 冯谢,封威王。 冯去非,封魏王。 冯宿,状元,与大文人韩愈同榜,美称龙虎榜。 冯期,进士。 冯子修,进士。 冯与,进士。 五代十国 冯道相,进士。 冯可道,进士,任五代亭。 冯道南,任两朝良将。 冯万宝,九卿科道。 冯道根,任左将军。 冯文粲,任云南总督府总督,在宋朝又任总兵。 宋朝 冯京,显书简册,与王尊等三状元编辑《史记》。 冯相国,任三朝震齐侯。 冯休,汉、周两朝良将,后真帝诏聘不任,隐居著书。 冯允,任推步校尉,行进尚书。 冯行仕,封节义公。 冯异灵,封章公将军。 冯诗运,附科解元,侍郎中。 冯允锟,行通尚书。 冯元清,推步校尉。 冯岁祯,封太子太保。 冯玉芝,任广西总督,封震齐侯。 冯涧,身历三朝震齐侯。 冯益相,任五洲总督。 冯允,进士。 冯尧廷,进士。 冯渊,侠士。 冯万武,进士,任真定府知府,宋末居(四川)重庆。 元朝 冯仲山,元朝初举人,任果州流溪知县。 冯铨,封太子太保。 冯骑,任输林院士。 冯汉东,宫廷宰相。 冯景泰,户部主事,任福建知府。 冯方列,西元八校尉。 冯立,家起三千地,无私推于昆友,封魏王。 明朝 冯国用,封魏王。 冯胜用,封魏王。 冯钦,任兵部右侍郎。 冯守,任户部右侍郎。 冯琦,掌朝书秘。 冯从龙,进士,九任兵部、吏部武选,陕西、山东按擦司,湖广布政司,吏部天官。邻水关河人,卒葬邻水城南门外乌龟碑。 冯彦章,进士,任宛平知县,大竹县训导,葬学宫。 冯任,任山海亲巡抚。 冯允中,镇守山西大通,封总兵。 冯梦祯,文章与唐代胡瞿辟载入四书。 冯天贵,封太子太保。 冯庞,兵部尚书。 冯震,礼部总大夫。 冯崇,封东齐王。 冯阳,封东阁学士。 冯时崇,封太子太保。 冯伸已,任柳州府名官。 冯,进士。 冯福谦,举人。 清朝 冯汉直,顺治三年封......>>

        历史上有某姓冯大人物呀 冯姓

        一、姓氏源流

        冯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二、迁徙分布

        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此为冯姓改为高姓者。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唬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

        冯姓起源

        冯,在中国也是一个大姓。

        冯氏,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高公,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颖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冯氏英才辈出,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战国时的冯O,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西汉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东 *** 冯异,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京兆杜陵人冯衍,为辞赋家;十六国时,长乐信都人冯跋,乘后燕内乱,推......>>

冯宝宝到底多少岁了?她真的是个长生不老的人吗?

       桀骜不驯

       思想家刘小枫曾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分为四组代群:“五四”一代、“解放”一代(三四十年代生长,五六十年代进入社会文化角色)、“四五”一代与“游戏的一代”。学者何家栋也有类似观点,他将20世纪中国思想家大致分成五代:世纪之交的一代、“五四”一代、“一二九”一代,“四五”一代和世纪末的一代,而这个道统的主链是梁启超——胡适——顾准。

       当我们问及冯兰瑞,她属于哪一代知识分子时,她回答说,“按组织规定,1937年七七事变前参加革命的,都算红军。我是1934年初二被迫辍学后参加星光读书会,1937年春天参加自强读书会、救国会,勉强可以算‘一二九’一代吧。后来就是‘三八’式,我1938年1月入党。算‘三八’式也可以。”

       冯兰瑞1920年9月生于贵阳的一个小康之家。在青年岁月,她和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走着相同的思想之路。那一代人的追求,是争取民族解放,实行民主制度,发展经济,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以及争取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贵阳时,11岁的冯兰瑞就跟随姐姐上街游行,大同学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镜头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而到上高中时,她已三次被学校开除,第一次的起因是同教师辩论,第二次是因为挽留校长,到教育厅请愿,第三次则是因为与教会学校的“洋教士”发生冲突。

       这个桀骜不驯的女子,终于在第三次辍学后不再上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名言帮助她作出了选择。从星光读书会、自强读书会到“重庆市各界救国联合会”,她逐渐成长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这个时期对她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六舅谢凡生。这个长她7岁的舅舅,1931年离开家乡贵阳去了上海。舅舅请她父亲劝外婆允许他外出上学,他在信中说:“我的前途是要靠我自己来创造的。”在他,这意味着要走革命之路。在11岁的冯兰瑞心中,这有着某种人生启示的意味。爱好音乐、选修小提琴的舅舅,在上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遭遇逮捕,酷刑夺去了他的左腿。

       当亲友们将谢凡生营救回家乡时,冯兰瑞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舅舅给她的最大影响,是让她有机会看到许多进步书籍,比如高尔基的《母亲》、绥那菲莫维奇的《铁流》等等。其中,《地底下的俄罗斯》、《俄罗斯十女杰》是她印象最深的两本。

       1938年初,18岁的冯兰瑞在重庆加入了中国***。她白天在外搞青年救亡运动,晚上刻蜡版印文件。

       1940年,为逃脱国民党的多次追捕,冯兰瑞终于前往当时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延安。中央组织部分配她到中共中央青委,参加编写青年运动史。在完成十年内战青运史的同时,她还写了一本《徐特立传》。1946年秋,冯兰瑞与李昌结婚。随着战局的变化以及李昌工作的调动,她先后在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华北军区《战友杂志》、上海《青年报》(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报》、《哈尔滨日报》工作。青年时期的冯兰瑞一直让自身随着革命的洪流前进,到1954年时,她终于有了一点自己的职业选择。时任《哈尔滨日报》总编辑的她,兴趣从报刊编辑向学术方面转移。她放弃了报社的领导岗位,考入中央高级党校(即日后的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

       文革中,“走资派”冯兰瑞和“黑帮”李昌在河南干校被分别监督劳动改造,但她一直没有中断看书学习。1974年,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当时于光远找到回京治病的冯兰瑞和几个人合作,选编《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书。此后,在国务院政研室和社科院,冯兰瑞都是在于光远的领导下工作。多年共同的经历让他们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刀光剑影

       1975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后,建立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这个由他领导的“秀才班子”,后来被“四人帮”称为“邓记谣言制造公司”。冯兰瑞亲身经历了这个只存在四载的机构的风风雨雨,她清晰地记得政研室先是同“四人帮”继而和“凡是派”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她前几年所写的回忆文章“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日子”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文中,冯兰瑞对政研室负责人之一胡乔木在“批邓”运动中的动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周总理去世时,我们都很悲伤。毛主席去世时,大家却很迷茫,不知道国家会怎么走。”冯兰瑞说。在“四人帮”倒台后,批邓仍在继续。1977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同时发表“两报一刊”社论,题目是“学好文件抓住纲”,文中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但就在这个当时的“最高指示”发布后没几天,首都经济学界就在于光远的倡导下召开了第一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冯兰瑞说,会议实际上就是用行动突破“两个凡是”。1977年至1978年,经济学界举行过四次全国性的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这些讨论,构成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一部分。

       除参加会议外,冯兰瑞还与苏绍智合作,在《人民日报》发表多篇文章,如《驳姚文元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此文获198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等等。以后冯又参加了政研室集体写作《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这是一篇按劳分配理论讨论总结性的文章,经过邓小平审阅,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于1978年5月5日于《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全国各大报同日转载,中央台即日广播。

       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之争已与今日的热门话题相距甚远,人们很难领略其中的风险、艰辛和要害。理论争论的背后,是社会发展的实际困境。冯兰瑞说:“当时工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我们政研室去一些地方调查,出版了一本书《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那时候实行平均主义,八级工资制级差很小。民间流传‘四个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奖金取消了,计件工资也停了。缺乏激励机制,大锅饭无法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生产上不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在冲破“凡是派”的障碍后,思想理论领域仍有无数暗礁。在冯兰瑞看来,1979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是思想解放的高峰。而且,从1976年“四人帮”垮台到1979年初的理论务虚会前半段,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过一段暂短的自由思想争鸣。她近年来多次提到思想理论界的坎坷的开端——“阶段风波”,就发生在理论务虚会闭幕不久以后。

       在这次务虚会上,冯兰瑞与苏绍智有一个联合发言《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文章后来在《经济研究》的1979年第5期上发表。他们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必然要经过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过渡阶段。该文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两位“理论权威”指责他们,说此文“否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多次开会组织批判文章,而且不许发表作者的反批评。当时有“三中全会以来第一个割理论界喉管事件”之称(这时,张志新临刑被割喉管之事刚刚报道)。直到中央文件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对这篇文章的指责才告结束。

       李锐与冯兰瑞在1940年的延安相识,他曾对这些往事评价道,“我常感到,当年从大后方去延安的女同志多矣,能够像冯兰瑞这样,如此英勇奋斗,决不向‘左’的权势弯腰,在学术上获得如此成就,真是太少了。”

       冯兰瑞在自己的最新文集中感叹道,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往往“忽略了存在于平静沧海万顷碧波下的险滩暗礁”。本想尘封往事的她,近年来又拿起笔,记录她曾经历的思想战场的刀光剑影。

       修竹成林

       社会主义有没有失业、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样的话题早已消失在今人视野之外。但在80年代,这仍是意识形态的禁区,而且影响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举措。冯兰瑞很早就关注这些话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她是国内最早研究劳动就业理论并卓有成就的经济学家。1980年发表的《劳动就业问题六议》等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不可能消灭失业,1988年,她率先提出以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取代行政配置,并明确了劳动力的商品性质。

       为了研究体制改革和劳动就业问题,冯兰瑞曾去四川、安徽、浙江三省进行经济调查。她记得有一次在芜湖,看到那些“集体家庭宿舍”,每个不到20平米的房间住着两三家人。各家一张床,床前挂着布幔“隔开”。床头地上放着煤球和炉子、锅瓢碗盏、脚盆、脸盆和便盆。职工居住条件之恶劣,惨不忍睹。几家夫妻子女男女老幼同住一室,诸多不便,经常吵架和发生矛盾,就像恩格斯描绘的贫民窟。这些情景,“促使我不能不去关心、去研究他们的劳动工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想到一眨眼就是20年。”

       冯兰瑞后来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进入社会现实层面。1993年,已73岁高龄的她,进入新的研究领域——社会保障。针对当时“多家分管、条块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监督”的状况,她提出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1996年她发表了《中国第三个失业高峰的情况和对策》,该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国内外报刊转载摘登和引用的达30多家,并于1997年获《新华文摘》第一届“我印象最深的文章”作品一等奖。

       在新世纪,她的研究从城市化、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深入到公民的迁徙问题,由此写了一篇题为《恢复“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权利——对修改宪法的一点建议》,在《同舟共进》第6期发表,并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参考。

       今日的冯兰瑞依旧思维敏锐,关心国事。在聊天中,她提及去年沸沸扬扬的“郎旋风”。在她看来,郎咸平提出了国企改革中的问题,但并非首创。一些学者在10年前就对此有所关注,比如历史学家秦晖曾经连发四篇“论公平至上”,吴敬琏也曾提出要防止权贵资产阶级的出现。

       关于所谓的“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之争,冯兰瑞也有自己的见解。她在几次会议上提出,要防止有人打着反“新自由主义”的招牌,来反对改革。“这个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改革,也包括其他领域。”

       我们在冯兰瑞的口述历史中穿梭了3个小时,85岁的她依旧神采飞扬。最后,她向我们,也向所有后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这或许也是贯穿她的学术生涯的命题。

       离开冯老的家时,我们在院子里看到一片小竹林。她将自己的屋子称作“倚竹斋”,典出清代诗人黄仲则的《都门秋思四首》。1972年,一家人陆续从干校和边陲返京。造反派走后,院子里满是垃圾、杂草和碎石,假山、凉亭、喷水池都破败不堪。每到黄昏寂寥或中夜不寐,她就想起黄仲则的“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一次香山之行让她发现,原来北方同样宜竹,于是就在东侧窗下栽种了一株毛竹。现在,竹已成林。

       /arshow.asp?id=1696

       冯宝宝到底多少岁?她的身世在漫画中并没有被揭示。她出现的时间在甲申之乱,有读者觉得她是某位军阀的女儿,当然这一切都是推测。冯宝宝不是一位普通人,她可以具备长生不老能力。在灵魂中受过伤,所以冯宝宝已经失去了记忆,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来自哪里。对于她多少岁一直都是一个谜,有很多网友都想了解,相信这个结果最终会告诉大家。

       冯宝宝这部漫画是改编于一人之下动漫角色,在这部动漫中女主角外表属于三无也很邋遢。但是她是一个武功高手,记忆力有缺失,她的三观也不寻常于正常的人。但她最终还是在追寻真正的身世,后来经过徐翔回忆,冯宝宝穿着是建国的衣服。从表面能够推断是千金大**,应该也是二十四节谷中第一代主人。

       根据这些信息,她的身世应该也是解开了,原本属于千金大**,后来成为二十四节主人,她的来头很大。她做事情比较直接,不像普通的人会瞻前顾后。她也不理解正常人在生活中的道德规则,所以说话的时候会有很重的口音。她做事情比较利落,作为特殊的存在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并且没有发现她变老。看来很强的实力,让他身边有不少追求者。

       不过有些读者还说冯宝宝是一位很漂亮的仙女,她生的很漂亮,对很多男子来说很痴迷于她。最重要的原因冯宝宝不管是受到多大的伤害,只要是睡上一觉第二天就可以复原。在面对战斗力她的身体也会有本能反应,目前也在寻找失去的记忆。当她回想过去的事情会头疼不已,所以她的记忆已经被封印。相信经常关注这篇动漫故事,就能够了解漫画中所有的迷惑。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冯什么什么老”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