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禾+生是什么字_禾生陇亩无东西打一生肖是啥寓意

1.锄_的引证解释锄_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2.关于杜甫的诗

3.古诗禾黍的诗句

4.简述府诗

5.兵车行 原文和翻译

6.带禾的文言文

禾+生是什么字_禾生陇亩无东西打一生肖是啥寓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释]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冲。

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

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

9、县官:指官府。

[评析]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

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府”诗的典范。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牵衣、顿足、拦道、哭”四个动作,更将送行者的留恋、悲怆、绝望的感情与神态完整地展现出来。

第二段从“道傍过者问行人”直至结尾,叙述行人的答话。诗人让行人自己申述一生悲惨的经历,以突出诗的“非战”思想,而不加诗人的一语一评,颇似客观描述的“春秋”笔法。

这一段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自“道傍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写征夫在边庭冒着流血死亡的危险去参战,家中只有妇女耕作,以致田园荒芜、民生凋蔽。这层开始,诗人以“道傍过者”的身分向征夫中的一个“行人”询问,探究造成这凄惨送别场面的原因。行人回答问题时,首句就是“点行频”,这三个字一针见血地点出造成祸害的根源,可谓全诗的“诗眼”。接下去就具体叙述“点行频”的情况:从十五岁就去“防河”,到四十岁仍要去军队里“营田”;去的时候是里正给“裹头”的小孩子,回来时已白发苍苍了还要被拉去“戍边”。如此不幸的一生是何人一手造成的呢?“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原来是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惜用人民“成海水”的鲜血频繁地发动侵略战争。控诉之矛直指皇帝唐玄宗。

在唐诗中,借汉武帝以指唐玄宗的例子是很多的。诗人在这首诗里如此大胆地指控,使我们看到一位胸怀正义的伟大诗人,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是何等地激愤!接着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又将人们的视野从“行人”及“边庭”的“微观”世界引向“山东二百州”的“千村万落”这一“宏观”世界—— 华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人烟萧条,田园荒芜,见不着男劳力,即使有一些妇女在把犁耕种,也难改变“禾生陇亩无东西”的局面。更何况关中秦地一带的人素来以英勇善战著称,被征调的就更加频繁。在统治者眼里,这些人连鸡犬都不如,这一层是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地揭示出“点行频”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二层自“长者虽有问”至“生男埋没随百草”, 写役夫长年在外征战不息,家中却还遭官府催租之苦。“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是反问句,以往人民是不敢申诉心中的怨恨的,但是现在愤怒的火焰终于喷涌而出:“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且如”二字,意思是且举一例,以见其余。这几句是说:就拿今年冬天来说吧,在函谷关以西征调关中兵,丁壮都去戍边,无人耕田,可是官府还要强索租税,那么租税又从什么地方来呢?这也是一句反问,但它却象一柄利刃,一下子就击中了统治者那无人耕作而还要缴纳租税的荒谬逻辑。征夫的两次反问都是含蓄的,但后一次更显得柔中有刚,义正辞严,体现出他们的恨之切,怨之重。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然而,无休无止的战争却把人们早已被扭曲的思想再来个弯上加弯,这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的繁重及其罪恶。

第三层从“君不见青海头”到篇末,进一步通过描写战场的悲惨景象来诅咒拓边战争。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行人”对这次出征的前景形象化的预测。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对“山东”大地的纵览和对家庭濒临破败的预感的描述之后,“行人”的感情象决堤的河水,滔滔的恨浪奔腾汹涌,一发而不可收。“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战争必败。“行人”这撕肝裂肺、令人战栗的“瞻望辞”,是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战争的愤怒诅咒。诗歌结尾这令人心惊胆寒、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与开头人声鼎沸的画面相对照,则更显示出“耶娘妻子走相送”这生离死别场面的悲惨。

《兵车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如同一页“诗史”。说它是“史”,因为它具有“春秋”史家纪事的客观性、真实性。特别是“耶娘妻子走相送”与“哭声直上干云霄”两句与《资治通鉴》中“于是行走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记叙的巧合,则更见出其“史”的价值。此外,从“道傍过者”与“ 行人”的谈吐中也可见杜甫“史笔”的严肃性。

“ 道傍过者”是诗人,但他的动作只有一“问”,且连问的内容都只字未提,这就更使诗的思想主题具有了客观性。至于“行人”的回话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也与史书中“士卒死者六万人”,“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之记载相合。

锄_的引证解释锄_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1、《陌上桑》

作者:东汉末年佚名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

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2、《兵车行》

作者: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

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过路的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走时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发已白又要去戍边。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你没听说华山东边二百里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荒芜。即使那有健壮妇人来耕种,田里庄稼东倒西歪不成行。即使关中兵能吃苦耐鏖战,被人驱遣与鸡狗没有两样。

老人说征夫怎敢诉说苦怨,今冬关西兵仍打仗未休整。县官紧催租租税从哪里出?百姓相信生儿不如生女好。生女还能嫁到街坊四邻处,生儿白死埋没在荒郊野草里。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凄惨哀叫声不断。

扩展资料:

《陌上桑》创作背景: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

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这首乐府诗,从所使用的词语看,应该是在民歌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百度百科-陌上桑 (汉乐府诗)

关于杜甫的诗

锄_的引证解释是:锄和犁。汉王粲《从军诗》:“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_。”唐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_,禾生陇亩无东西。”引申为耕作务农。唐韩_《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_。”。

锄_的引证解释是:锄和犁。汉王粲《从军诗》:“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_。”唐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_,禾生陇亩无东西。”引申为耕作务农。唐韩_《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_。”。拼音是:chúlí。结构是:锄(左右结构)_(上下结构)。

锄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锄和犁。2.引申为耕作务农。

二、网络解释

锄_chúlíㄔㄨ_ㄌㄧ_锄_(锄_)(1).锄和犁。汉王粲《从军诗》:“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_。”唐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_,禾生陇亩无东西。”(2).引申为耕作务农。唐韩_《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_。”

关于锄_的诗词

《田家·方春事锄_》《长沙劝耕·使君元起自锄_》

关于锄_的诗句

锄_及清晨相随把锄_使君元起自锄_

关于锄_的成语

_生_角买_卖剑耕前锄后留_挠酒埽穴_庭_恶锄奸_恶锄奸_牛之子锄强扶弱谇帚德锄

关于锄_的词语

买_卖剑济弱锄强留_挠酒谇帚德锄_牛之子锄强扶弱埽穴_庭耕前锄后_恶锄奸_恶锄奸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锄_的详细信息

古诗禾黍的诗句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徒,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三吏》,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题解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简介

[编辑本段]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卷216_27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zc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

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卷216_17 「乐游园歌」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昳荡荡,

曲江翠幕排银榜。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

百罚深杯亦不辞。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卷216_18 「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杜甫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

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主人锦帆相为开,

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

下归无极终南黑。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此时骊龙亦吐珠,

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

向来哀乐何其多。

卷216_19 「渼陂西南台」杜甫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卷216_20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杜甫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卷216_21 「夏日李公见访」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卷216_22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杜甫

东山气鸿蒙,宫殿居上头。君来必十月,树羽临。

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

幽灵斯可佳,王命官属休。初闻龙用壮,擘石摧林丘。

中夜窟宅改,移因风雨秋。倒悬瑶池影,屈注苍江流。

味如甘露浆,挥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云车纷少留。

箫鼓荡四溟,异香泱漭浮。鲛人献微绡,曾祝沈豪牛。

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俦。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 卷二百一十六

卷216_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卷216_3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卷216_4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卷216_10 「贫交行」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卷216_11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卷216_12 「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末为安西副都护)」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卷216_13 「天育骠骑歌(天育,厩名,未详所出)」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

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

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

飘飘青琐郎,文彩珊瑚钩。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

杜甫生平

纪念诗圣最敬重的武侯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此诗出自〖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唐 杜甫《曲江对雨》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简述府诗

1. 关于禾黍的诗句

关于禾黍的诗句 1.带禾字的诗句

答:带禾字的诗句

1、兵车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马诗二十三首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3、禾熟

[作者] 孔平仲 [朝代] 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4、田家

[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5、农父

[作者] 张碧 [朝代] 唐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6、金陵怀古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7、寓言三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8、羌村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9、麦秀歌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10、连昌宫词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11、秋思

[作者] 周贺 [朝代] 唐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

12、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

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孤兔纷纭

13、公子家 / 公子行 / 长安花

[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14、行路难三首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1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16、山中四咏

[作者] 元鹏 [朝代] 明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17、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作者] 王质 [朝代] 宋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18、古大梁行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19、秋日

[作者] 耿湋 [朝代] 唐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20、木兰花慢 彭城怀古 以上江本雁门集十五首讹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

禾黍满关中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与禾有关的诗词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嘉禾合颖》孟简

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

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

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

颖低甘露滴,影乱惠风过。

表稔由神化,为祥识气和。

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

《横吹曲辞?陇头》张籍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牧童词》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陇头行》张籍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山头鹿》张籍

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

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

早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

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

《雀飞多》张籍

雀飞多,触网罗,网罗高树颠。

汝飞蓬蒿下,勿复投身网罗间。

粟积仓,禾在田。

巢之雏,望其母来还。

《废居行》张籍

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乱唯空宅。

宅边青桑垂宛宛,野蚕食叶还成茧。

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去时禾黍埋地中,饥兵掘土翻重重。

鸱枭养子庭树上,曲墙空屋多旋风。

乱定几人还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

《云童行》张籍

云童童,白龙之尾垂江中。

今年天旱不作雨,水足墙上有禾黍。

《怀友》张籍

人生有行役,谁能如草木。

别离感中怀,乃为我桎梏。

百年受命短,光景良不足。

念我别离者,愿怀日月促。

平地施道路,车马往不复。

空知为良田,秋望禾黍熟。

端居无俦侣,日夜祷耳目。

立身难自觉,常恐忧与辱。

穷贱无闲暇,疾痛多嗜欲。

我思携手人,逍遥任心腹。

3.带禾字的古诗词

1、《禾熟》

作者:孔平仲 (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译文: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2、《田家》

作者:聂夷中 (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译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3、《悯农》

作者:李绅 (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农父》

作者:张碧 (唐)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译文农父:年老的农民。斸(音zhu):锄地用的农具。前两句说,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5、《 长安花》

作者:聂夷中 (唐)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译文: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伤心惨目。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兵车行 原文和翻译

唐以后诗人自立新题写的乐府诗就是府诗。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最悲惨,她们受迫害、受毒害最深,府诗人以深切的当下关怀意识与旧的婚姻观念、封建制度、观念相抗争,对女性的不幸命运及其根源从多样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展示和挖掘,不论是密度和力度都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

女性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进程中有其不容漠视的地位与贡献,因此以女性为表现主题的艺术作品源远流长、品类丰富。而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的府诗人集体无意识地把创作的着眼点之一放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惨生活上,用诗歌形式反映在封建制度下女性的种种悲剧,为女性的悲剧命运鸣不平的现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

一、府诗人创作的着眼点

所谓府,就是一种用新体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大致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时,有一批诗人在另一个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诗潮。其显著特点,是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这群诗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这一特点恰好与韩、孟一派诗人相背反)。他们中包括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前人们曾把这一新诗潮称为“府运动”。[1]

乐府是一种演变性的概念,其始为音乐机构之名,后来嬗变为诗歌体式。从其为诗歌之角度看,它自汉代产生、发展以来,即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到魏晋六朝,乐府更得以弘扬,从而完善为一种古典诗歌体式。两汉以后的广大诗人在创作乐府诗时,便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大多沿袭古题,虽有一些变化,但其题名及形式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深层变革,如曹操、王粲等人的作品。这应该说是杜甫之前乐府创作的基本格局与态势。二是在表现题材上与汉乐府反映现实生活、描写民生疾苦的创作精神渐离渐远。特别是六朝时期,乐府诗的传统精神与创作风格从总体上说庶几殆尽。[2]这两种倾向,无疑会阻滞乐府诗的发展,窒息它的生命。

乐府诗要发展,就不能一味去摹古题、拟古调,必须创制新题自写新意。正因为如此,杜甫自创新题的乐府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扬。在此背景下以白居易为领袖,取法杜甫,视“因事立题”为写作原则,确立了府的名称,努力从事这类诗歌创作,完成了古题乐府向新题乐府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府运动。

社会政治经济和诗歌创作的日益衰颓的现实,促使白居易等以改革诗风,疗救时弊为己任,府新诗潮正是在这种复杂错综的历史背景下掀起的,是诸多诗人共同努力而形成的,象李绅、元稹等都是积极的参加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此一意义上,不妨称之为“府诗人”。他们彼此唱和,相互呼应,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热情地以诗歌形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映各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企图把诗歌作为有力的政治工具来使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最悲惨,她们受迫害、受毒害最深,府诗人通过描述女性的生活对女性的不幸命运及其根源从多样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展示和挖掘,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那么,府则更多地唱出了古代女性的命运悲歌。就如白居易在《秦中吟序》所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二、府诗人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展示

1、饱受战争之苦的女人

从四大美人的故事到关于祸水的议论,女人与政治、战争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争夺特洛伊的千古之战,传说就是为一个“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绝代佳人海伦,这是西方国家的情形;而在东方,古长安三月桃花满天红,丰腴如膏的女子沐在华清池,正是那个沐在华清池的女子杨玉环败落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姑苏城外,范蠡君出的好主意,竟让自己心爱的美人西施去侍奉敌国的君主,而这敌国也就败在西施的手里;那天真善良的大美人貂蝉,相传是米脂的婆姨,十六岁的年龄学会了千娇百媚,而终归“红颜命薄”;塞外风沙里仪态万千的南方女孩王昭君抱琴出塞,挽救了一个王朝和天下太平,女人的力量可真大,可是超脱不了“水”的命运。

此一题材的创作,府诗人中当以杜甫为代表。府创作始于杜甫,元结、顾况有所发展,白居易集大成,都对女性的悲剧命运有所表现。早在安史之乱前后,杜甫就曾以乐府风格的诗篇针砭现实,《兵车行》等诗句已然涉及到女性的悲剧命运,要么是爷娘妻子走相送时“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断肠之悲;要么是“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新妇也得饱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别相思之苦;要么是 “闻道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遭遇非人的蹂躏践踏,即使是石壕村年迈的老妇人,也不得不在痛失二子的情形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真真是“妇啼一何苦!” 哎,“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难怪有承受不住命运之悲的,忽闻一声乍,老妪梁上挂。还有多少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啊!杜甫在夔州看到当地许多女子,到了四五十岁还未出嫁,靠砍柴、负盐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租税,便写下了《负薪行》赞赏它们的勤劳,同情她们的不幸。杜甫更以诗代谏,在《又呈吴郎》中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老妇人打枣,只因她是“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不仅同情这些妇人的困苦,更了解她们的内心,甚至为她的痛苦忍不住流下了眼泪。[3]陈陶的一首《陇西行》更是将战争的惨烈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兹录《陇西行》之二如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不说“魂”而说“人”,实在令人砭骨摧心,痛彻骨髓,数千被家中妻子日夜挂念的将士,做了沙场的战死鬼之后,而家人还不得而知,还在望穿秋水的等着归来。这是何其的凄惨与凄凉呵!

2、遭受统治者蹂躏的女人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向来以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著称。特别是他前期所写的《秦中吟》、《府》等作品,更是取材广泛,锋芒锐利,对当时社会中的许多政治弊端和不合理现象,都做了大胆地揭露,其中有一部分诗就尖锐地触及到当时的女性问题,发出“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样无可奈何的感叹和呼吁。诗人以十分同情的态度,真实地描写了在封建社压迫下女性的痛苦生活和她们的悲惨命运,并对摧残女性、压迫女性的残酷的封建制度,做了无情的鞭挞。对于被迫断送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宫女,尤为同情,如《后宫词》:“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不只是同情宫女,而且把宫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认为“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糜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请拣放后宫内人》),要求宪宗尽量拣放。因此在《七德舞》中他歌颂了太宗的“怨女三千放出宫”,而在《过昭君村》一诗中更反映了人民对选宫女的抵抗情绪:“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同情,诗人写出了那著名的《上阳白发人》。诗中以宫女之口叙述她自入宫到后年老整个的经历,又着重表现其晚景的凄凉与变态,具体表现了她所遭受的摧残与痛苦。通过对她一生境遇的描写,极形象而又富于概括力地显示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帝王摧残无辜女性的罪恶行为。唐诗中以宫女为题材的并不少,但很少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宿空房,秋夜长”,揭露表现了宫人的生命被幽闭这一残酷的事实,控诉这一制度的罪恶,因而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白居易同情宫女命运的诗不只《上阳白发人》一首,同样题材的作品,在《府》中还有《陵园妾》。那是一首揭露封建统治者让宫女终生为皇帝守陵墓的罪恶的诗。与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媲美的是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另外,王建也以写宫女生活的《宫词一百首》著名。这些诗写得小巧清丽,对宫中奢华生活颇多渲染,有几篇较好的,能够给人以较深的感想,如下面一首:“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这是表现宫中一个年老乐师内心的伤悲。她教遍了宫中所有女子,也教唱遍了所有的宫词。自己的年华也就在这过程中消逝了。面对正处得意之时年轻宫女,她不由感叹万端。结尾这一联的发问,既是对宫中乐师的同情,同时,也慨括了人世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者的内心痛苦。《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女性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作“伴”解)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描写宫廷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入骨,“谁复”一句,描述被摈弃后百无聊赖的愁苦况味;“弦管”一转,说明春虽再来,而自身却再无召幸的希望,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

3、凄凉幽怨的女人

张籍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的乐府诗,颇多描写封建制度压迫下女性的悲惨处境之篇什,对女性的悲惨命运作了充分的反映:有“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山头鹿》)的穷苦农妇的忧伤,有“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别离曲》)的闺中**的幽怨,有由于“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离”(《离妇》)而横遭驱遣的弃妇的感伤……其时姚合称张籍是“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赠张籍 》)”由以上作品,张籍在表现这类题材实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促促词》写贫穷人家的男子成年在外奔波,女子“自执吴绡输税钱”,夫妇不能团圆;《征妇怨》描述了战争后“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的凄惨景象。另外,白居易除了关心宫女的不幸命运而外,他还写过《井底引银瓶》、《母别子》、《议婚》、《太行路》和《缭绫》等诗,对社会上广大女性,特别是劳动女性的悲惨处境,寄予了很大的同情如《观刈麦》写一个“家田输税尽”的农妇,靠拾穗过活的困苦生活。《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反映了当时共同的悲惨命运。一种对被压迫的女性的同情和尊重,使诗人把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元稹最为人称道的是悼亡诗,写得情深思远、哀婉动人,其中《遣悲怀》中追忆妻子的困顿生活:“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也发出了“诚知此恨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哀叹。 元结则以其《贫妇词》、《去乡悲》反映了女性的贫困和流离失所的情形,顾况的《弃妇词》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好诗,篇幅所限,不及详述。

4、没有牛郎的织女

王建的诗风与张籍相似,乐府诗也常针砭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特别是写出了女性最勤苦,忙缝纫、烫熨斗的生活,如《当窗织》写贫女辛勤纺织,“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急”,而到头还得先输官府,余下的又得给婆婆,自己不能穿上新衣,特别是在写了贫女织布辛苦后面加上一句“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以织布贫女羡慕本身是沦于不幸的娼女,突出地呈现了贫女痛苦的心境。又如《送衣曲》写妻子给丈夫送征衣的沉痛心情:“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也是未经人道的。《簇蚕词》也是一样:“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这冷然的一问,也正充满着仇恨。《织锦曲》通过对织女们“一梭声尽重一梭”的辛勤劳动的描绘,对统治者的荒*奢侈提出了愤怒的斥责:“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王建的《望夫石》一诗,可以说把中华女子的那种特有的传统美德与气质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众人面前。“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也曾集体无意识地把着眼点放到了当时的女性身上。秦韬玉的《贫女》也因为引出了“为人作嫁”这个成语而受人关注:“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家的女子尽管气质好,品性好,针线活好,可由于针线活做得好,一年一年老给有钱人家的姑娘做嫁衣,自己早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却就是嫁不出去。这首诗刻画贫家女子的心态十分细腻。元稹最优秀的乐府诗《田中词》全是愤激之词,其中也反映了妇人的情绪:“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其中《织妇词》则为“为解挑纹嫁不得”的劳动女性提出了控诉。统治阶级的无底欲壑,竟使她们对着檐前的蜘蛛发出这样的感叹:“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记述了劳动女性因为有纺织手艺反而被限制不准嫁人、不能享受人伦之乐的悲惨情景,写出了她们的痛苦心境。

三、府诗人对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挖掘

1、杜甫不断探求造成女性乃至天下百姓悲惨命运的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开边的战争和军阀混战破坏了生产,造成人民死亡。他以“三吏”、“三别”的组诗深刻地揭示了安适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如《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特别是女性精神上的痛苦,以至“哀哀寡妇诛求尽”(《白帝》),揭露了封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利害冲突;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在揭露“彤庭所分帛,本子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供城阕”的惨象后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浩叹,表达了他眼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者日益奢侈昏庸导致人民日益贫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内心苦闷。另一方面他认为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他在《遣遇》里则具体写出女性受剥削的情况:“石间蕨女,鬻市输官曹”。对此,元结在《贼退示官吏》中也有所揭示,诗中说“城小贼不屠”是因为“人贫伤可怜”,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可知当时的民生是何等地凋弊,而官府的盘剥又是何等的沉重。

2、白居易深刻地认识到了“苛政猛于虎”是包括女性在内的众多百姓生活困苦的根源。他指出人民的贫困是由于“官吏之纵欲”、“君上之不能节俭”、“财产不均,贫富相并”。当校书郎秩满时,他“闭户累月,揣摩当代之事”,写成《策林》七十五篇,针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意见。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使诗人深感有“为民请命”的必要,所以他做谏官建议最突出的有五件,其中三件都是为减轻人民负担:一请减免江淮旱损州县租税,去地“和籴”改为“折籴”,二请拣放宫人,三请停止向河北藩镇用兵。他在《杜陵叟》中更深刻地揭示统治者惨无人道地剥削,从而指出农民破产的根本原因。

3、诗人张籍则深入地批判了封建伦常对女性的压迫。他在《离妇》中不仅是表现对弃妇的同情,更主要的是揭露了这一悲剧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其先言“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离”,直接指出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古制”。在叙述与公婆告别,又写了他们“复沉疑”这一心理,以此表明她与公婆并不矛盾,接下叙述她的辛劳与治家能力,更具体表现了这一制度的残酷,它既是对女性心灵的摧残,也是对她的一种剥削。

4、元稹对于官商勾结的危害揭露得最为深刻具体。他在《估客乐》中深刻地揭露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他们奉行“卖莫卖诚,交关但交,交本生轻”的生意经,向农民贩卖货,赚得大批钱财,又勾结公侯百卿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府诗人女性诗作的艺术特点

1、特定时代环境下的悲剧描写。文学作品是间接的反映现实并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艺术形式,府诗更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府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国风”的优良传统,多思妇、弃妇之怨,或写婚姻悲剧、战乱遭际,较直接地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的悲惨命运。与前代相比,无疑更具主动性与思想性,明显地流露出对封建压迫的抗争精神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不是为讽刺而讽刺,而是为了争取实行“仁政”而抨击虐政,为了维护正面事物而揭露反面事物。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变化多端,构思精巧。读府诗人的女性诗作,我们不仅要看到形象本身的思想意义,还要看到府诗人的寄托。如白居易的《太行路》,小序指出:“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诗中也点明“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这一类寄托是明显的,读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另有一类是隐寓的,如《黑龙潭》,小序指出“疾贪吏也”,但诗中没有明显写贪吏,而是以“龙神”比皇帝,以“林鼠山狐”比贪吏,以“豚”比人民。诗的结语是“狐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无知?”虽未明写,读者却能够领会其寓意:贪吏已把民脂民膏吸尽了,高高在上的皇帝知道不知道啊?

3、基本用赋的写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仍以白居易为例,《杜陵叟》中“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红线毯》中“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全都骂得开心,质问得痛快!

4、多用民间的口语。反映时事的创作倾向决定了府诗人女性诗作的通俗化,也唯有如此才容易读懂,便于记诵,这也是杜甫、白居易等府诗人向民间学习、直接汲取民间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的结果。

5、描写对象更多地指向老年妇人。因为她们经历了更多的不幸,命运的悲惨最甚,其困苦无告的生活是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其典型性是吸引府诗人创作眼光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府诗人女性题材创作的一大特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府诗人代表作品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府诗人是如何以深切的同情,在作品中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深切的当下关怀意识与旧的婚姻观念、封建制度、观念相抗争,代女性喊出了不平,其诗风格正是一种政治实践精神的折射。通过对府诗人所描绘的女性悲剧和对其命运的思考,可以看到府诗人已将女性的不幸命运及其根源从多样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展示和挖掘,不论是密度和力度都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而我们重读这些作品的目的,不仅是要从它们优美的文辞与高度的艺术境界中吸取养分,还要学习古人务实的作文精神——文学作品要与现实生活高度结合,要真实的重现和反映生活,从而影响生活。只有做到了这点,文学作品才能打动读者,才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才能具有不朽的生命,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成为经典。

带禾的文言文

兵车行1

车辚辚2,马萧萧3,行人4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5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6。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7云霄。

道旁过者8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营田11。

去时里正与裹头12,归来头白还戍边13。

边庭流血成海水14,武皇开边意未已15。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6,千村万落生荆杞17。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8。

况复秦兵耐苦战19,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20虽有问,役夫敢申恨21?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22。

县官23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24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25,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26,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27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

辚(lín)辚:车行走时的声音。

萧萧:马蹄声。

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从军的人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爷”,父亲。

咸阳桥:又叫便桥,汉武帝时建,唐代称咸阳桥,后来称渭桥,在咸阳城西渭水上,是长安西行必经的大桥。

干(gān):冲。

过者:路过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点行频:点名征兵频繁。点行,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或从十五北防河:有的人从十五岁就从军到西北区防河。唐玄宗时,吐蕃常于秋季入侵,抢掠百姓的收获。为抵御侵扰,唐王朝每年征调大批兵力驻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叫“防秋”或“防河”。

营田:即屯田。戍守边疆的士卒,不打仗时须种地以自给,称为营田。

里正与裹头:里正,唐制凡百户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与裹头,给他裹头巾。新兵入伍时须着装整,因年纪小,自己还裹不好头巾,所以里正帮他裹头。

戍边:守卫边疆。

边庭流血成海水:边庭,即边疆。血流成海水,形容战死者之多。

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扩张领土的意图仍没有停止。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唐诗中借武皇代指玄宗。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汉家山东二百州:汉朝秦地以东的二百个州。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东(或函谷关以东)统称“山东”。唐代函谷关以东共217州,这里说“二百州”是举其整数。

千村万落生荆杞:成千上万的村落灌木丛生。这里形容村落的荒芜。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禾生陇亩无东西:庄稼长在田地里不成行列。陇亩,田地。陇,同“垄”。无东西,不成行列。

况复秦兵耐苦战: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况复,更何况。秦兵,关中兵,即这次出征的士兵。

长者: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是说话者对杜甫的称呼。

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诉怨恨呢?役夫,应兵役的人,这里是说话者的自称之词。敢,副词,用于反问,这里是“岂敢”的意思。申恨,诉说怨恨。

关西卒: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即秦兵。

县官:这里指官府。

信知:确实知道。

犹得嫁比邻:还能够嫁给同乡。得,能够。比邻,同乡。

青海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边。唐和吐蕃的战争,经常在青海湖附近进行。

烦冤:不满、愤懑。

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叫声。

白话译文

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

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

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

过路的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走时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发已白又要去戍边。

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

你没听说华山东边二百里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荒芜。

即使那有健壮妇人来耕种,田里庄稼东倒西歪不成行。

即使关中兵能吃苦耐鏖战,被人驱遣与鸡狗没有两样。

老人说征夫怎敢诉说苦怨,今冬关西兵仍打仗未休整。

县官紧催租租税从哪里出?百姓相信生儿不如生女好。

生女还能嫁到街坊四邻处,生儿白死埋没在荒郊野草里。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凄惨哀叫声不断。兵车行1

车辚辚2,马萧萧3,行人4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5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6。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7云霄。

道旁过者8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营田11。

去时里正与裹头12,归来头白还戍边13。

边庭流血成海水14,武皇开边意未已15。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16,千村万落生荆杞17。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8。

况复秦兵耐苦战19,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20虽有问,役夫敢申恨21?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22。

县官23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24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25,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2

1. 带禾字的诗句

答:带禾字的诗句1、兵车行[作者] 杜甫 [朝代] 唐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2、马诗二十三首[作者] 李贺 [朝代] 唐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3、禾熟[作者] 孔平仲 [朝代] 宋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4、田家[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5、农父[作者] 张碧 [朝代] 唐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6、金陵怀古[作者] 许浑 [朝代] 唐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7、寓言三首[作者] 李白 [朝代] 唐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8、羌村[作者] 杜甫 [朝代] 唐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9、麦秀歌[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10、连昌宫词[作者] 元稹 [朝代] 唐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11、秋思[作者] 周贺 [朝代] 唐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12、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作者] 乔吉 [朝代] 元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孤兔纷纭13、公子家 / 公子行 / 长安花[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14、行路难三首[作者] 顾况 [朝代] 唐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1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作者] 李白 [朝代] 唐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16、山中四咏[作者] 元鹏 [朝代] 明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17、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作者] 王质 [朝代] 宋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18、古大梁行[作者] 高适 [朝代] 唐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19、秋日[作者] 耿湋 [朝代] 唐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20、木兰花慢 彭城怀古 以上江本雁门集十五首讹[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禾黍满关中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 带禾字的古诗词

1、《禾熟》

作者:孔平仲 (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译文: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2、《田家》

作者:聂夷中 (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译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3、《悯农》

作者:李绅 (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农父》

作者:张碧 (唐)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译文农父:年老的农民。斸(音zhu):锄地用的农具。前两句说,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5、《 长安花》

作者:聂夷中 (唐)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译文: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伤心惨目。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3. 带禾字的古诗词

1、《禾熟》 作者:孔平仲 (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译文: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2、《田家》 作者:聂夷中 (唐)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译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

3、《悯农》 作者:李绅 (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农父》 作者:张碧 (唐)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译文农父:年老的农民。

斸(音zhu):锄地用的农具。前两句说,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

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 5、《 长安花》 作者:聂夷中 (唐)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译文: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伤心惨目。

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4. 带禾字的诗句

答:带禾字的诗句

1、兵车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2、马诗二十三首

[作者] 李贺 [朝代] 唐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3、禾熟

[作者] 孔平仲 [朝代] 宋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4、田家

[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5、农父

[作者] 张碧 [朝代] 唐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6、金陵怀古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7、寓言三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8、羌村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9、麦秀歌

[作者] 佚名 [朝代] 先秦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10、连昌宫词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11、秋思

[作者] 周贺 [朝代] 唐

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

12、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

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孤兔纷纭

13、公子家 / 公子行 / 长安花

[作者] 聂夷中 [朝代] 唐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14、行路难三首

[作者] 顾况 [朝代] 唐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1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16、山中四咏

[作者] 元鹏 [朝代] 明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17、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作者] 王质 [朝代] 宋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18、古大梁行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19、秋日

[作者] 耿湋 [朝代] 唐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20、木兰花慢 彭城怀古 以上江本雁门集十五首讹

[作者] 萨都剌 [朝代] 元

禾黍满关中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5. 带有禾字的词语有哪些

禾苗、

禾场、

禾易、

命禾、

禾麦、

嘉禾、

禾主、

禾旗、

禾坪、

木禾、

禾耳、

稙禾、

霜禾、

禾桶、

禾颖、

秋禾、

禾穟、

禾旦、

禾麻、

禾谷、

杨禾、

禾草、

禾娘、

禾卉、

尝禾、

晚禾、

禾茇、

禾稼、

禾钩、

首禾、

禾弟、

农禾、

起禾、

禾乃、

禾秆、

禾杆、

禾绢、

禾虫、

禾叉、

禾鸡

6. 带有“禾”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1、《嘉禾百咏·嘉禾墩》

宋:张尧同

寂寞黄龙后,纷然垅土碑。

废兴与处问,空咏草离离。

2、《送丘宗卿博士出守嘉禾以视民如伤为韵》

宋:吕祖谦

槜李国西门,道里去天咫。

讼庭人摩肩,客馆舟衔尾。

凉燠变须臾,怵听复骇视。

心平理自见,周道本如砥。

3、《题禾川飞英疏荣阁》

宋:刘过

堂扁朱书字,何人可得之。

三衙新统帅,六馆老宗师。

文武无穷意,江山不尽诗。

亲恩如可报,会有报君时。

4、《嘉禾沈园》

宋:吴龙翰

景物何其异,虚岩人力成。

清池沈鸟影,高树落蝉声。

花日楼台丽,香风帘幕轻。

我来一吟赏,不惜买杯倾。

5、《钱清观禾》

宋:董嗣杲

落叶清江路,秋行适古心。

井田秦法变,河海禹功深。

鸥浴蒹葭影,牛眠桑柘阴。

谁怜浪游客,独倚断蓬吟。

7. 所有带”禾”的字

禾部

二至三画

利 秃 秀 私 秆 秊 和 咊 籼 秉 季 委

四画

秬 秕 秒 香 种 秗 秭 科 秔 秖 秌 秋

五画

秤 秦 秣 秫 乘 租 积 盉 秧 秩 称 秘

六至七画

秸 稆 秽 移 秾 稉 嵇 稍 秆 程 稇 酥 稃 稀 黍 税 稂

八画

棱 稙 稞 稔 稚 稗 稠 颓 颖 稣 稖 禀 甃

九至十画

谷 稬 稭 馝 称 种 稳 稹 稽 稷 稻 黎 稼 稿 稾 稺 穊 扁

十一画以上

积 穑 馞 稣 穆 穄 穅 麇 颓 颖 穇 穗 黏 穟 穉 穑 获 秽 穠 馥 穤 颓 稳 黧 穭 穮 龢 穰 穰

8. 带禾字旁的字有哪些

这些字 都是带禾字旁的字私 sī, 8 秆 gǎn, 8 秄 zǐ, 8 8 籼 xiān, 8 秇 yì, 9 秕 bǐ, 9 种 chóng,zhòng,zhǒng, 9 秬 jù, 9 科 kē, 9 秒 miǎo, 9 秋 qiū, 9 秭 zǐ, 9 秗 yù, 9 秔 jīng, 9 秖 zhǐ, 9 秌 qiū, 9 秅 chá, 9 秎 fèn, 9 秏 hào, 9 秐 yún, 9 秓 zhī, 10 秘 bì,mì, 10 称 chèn,chèng,chēng, 10 秤 chèng,chēng, 10 积 jī, 10 秣 mò, 1010 秫 shú, 10 秧 yāng, 10 秩 zhì, 10 租 zū, 10 秚 bàn, 10 秡 bó, 10 秮 huó, 10 秙 kù, 10 秝 lì, 10 秢 líng, 10 秜 ní, 10 秥 nián, 10 秛 pī, 10 秠 pī, 10 秞 yóu, 10 秪 dī, 10 秨 zuó, 11 秽 huì, 11 秸 jiē, 11 稆 lǚ, 11 秾 nóng, 11 移 yí, 11 秺 dù, 11 秴 huō, 11 秳 huó, 11 秹 rěn, 11 秲 shì, 11 秱 tóng, 11 秵 yīn, 11 秷 zhì, 11 秼 zhū, 11 秶 zī, 12 程 chéng, 12 稃 fū, 12 稇 kǔn, 12 稂 láng, 12 稍 shào,shāo, 12 税 shuì, 12 稀 xī, 12 稉 jīng, 12 秆 gǎn, 12 秿 fù, 12 稁 gǎo, 12 稌 tú, 12 税 shuì, 12 稊 tí, 12 稄 xùn, 13 稗 bài, 13 稖 bàng, 13 稠 chóu, 13 稞 kē, 13 稔 rěn, 13 稣 sū, 13 稙 zhī, 13 稚 zhì, 13 棱 léng, 13 禀 bǐng, 13 稒 gū, 13 稘 jī, 13 稛 kǔn, 13 稑 lù, 13 稤 luè, 13 稐 lǔn, 13 稝 péng, 13 稡 zuì, 13 稥 uu, 13 稏 yà, 13 稢 yù, 13 稕 zhùn, 13 稓 zuó, 8 秊 nián 14 扁 biǎn, 14 穊 jì, 14 稳 wěn, 14 稬 nuò, 14 稭 jiē, 14 称 chēng, 14 种 zhǒng, 14 稫 pì, 14 稲 dào, 14 稪 fú, 14 稩 jì, 14 稵 zī, 14 稧 xì, 14 穁 róng, 14 稰 xǔ, 14 稦 yī, 14 稯 zōng, 15 稻 dào, 15 稿 gǎo, 15 稾 gǎo, 15 谷 gǔ, 15 稽 jī,qǐ, 15 稷 jì, 15 稹 zhěn, 15 稺 zhì, 15 稴 xián, 15 穃 rong, 15 穂 suì, 15 稸 xù, 15 稶 yù, 16 穇 cǎn, 16 穄 jì, 16 稼 jià, 16 穆 mù, 16 穑 sè, 16 积 jī, 16 稣 sū, 16 穅 kāng, 16 颖 yǐng, 16 穔 huáng, 16 穋 lù, 16 穒 ke we o ke, 16 穈 mén, 16 穐 qiū, 16 穓 yì, 17 穗 suì, 17 穟 suì, 17 穉 zhì, 17 穛 zhuō, 17 穖 jǐ, 17 穚 jiāo, 17 穞 lǔ, 17 穙 pú, 17 穕 qiè, 17 穘 xiāo, 17 穜 tóng, 17 穏 wěn, 17 穝 zuō, 18 穑 sè, 18 获 huò, 18 秽 huì, 18 穠 nóng, 18 穣 ráng, 18 穥 yǔ, 19 颓 tuí, 19 穤 nuò, 19 稳 wěn, 19 穪 chēng, 19 穧 jì, 19 穬 kuàng, 19 穦 pīn, 14 ? cǎn 20 穮 biāo, 20 穭 lǚ, 20 穯 sè, 21 龝 qiū, 22 穰 ráng,rǎng, 22 穱 zhuō, 24 穳 cuán, 24 穲 l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