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字典

上兵伐谋的意思_上兵伐谋出处

1.关于“上兵伐谋”的意思

2.“攻心为上,上兵伐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的计谋有哪些与攻心手段有关的

3.上兵的手《孙子兵法》中为上兵的手段是

4.三十六计中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5.上兵伐谋的意思

上兵伐谋的意思_上兵伐谋出处

上兵伐谋的解释

上:上等,引申为 最好 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 敌人 的 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 谋略 取胜。

词语分解

上兵的解释 谓用兵 之上 策。《 孙子 ·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张预 注:“言以奇策秘算取胜於不战,兵之上也。”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伐暴贵上兵,功岂必战场。” 伐谋的解释 破坏敌方施展的谋略。一说以谋略战胜敌人。《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李筌 注:“伐其始谋也。” 杜牧 注:“敌欲谋我,伐其未形之谋。” 梅尧臣 注:“以智胜。” 王晳 注:“

关于“上兵伐谋”的意思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的意思是瓦解对方的计谋,让对方的落空或者直接让对方谋划计策的人消失,这里的“伐”就是讨伐、去除的意思,而不是使用。《孙子兵法》一直都在说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此处也不例外。

比如

在三国时期,刘备任徐庶为军师,在新野打败曹操后,后者探听到原来刘备新任军师徐庶是个大孝子,于是便截获其母亲,以此为要挟,逼徐庶来投靠自己,将刘备的“谋”也就是指挥大脑伐掉。又比如你知道敌人要来攻打自己,然后散播一些消息,让对方的谋算出错,或者直接放弃来攻打的想法,这也是“伐谋”。

“攻心为上,上兵伐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的计谋有哪些与攻心手段有关的

上兵伐谋(汉语成语) 拼 音: shàng bīng fá móu

出 处:《孙子兵法·谋攻篇》

词 义: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

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注解

① 上兵伐谋: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② 其次伐交:交,交合,此处指外交。伐交,即进行外交斗争以争取主动。当时的外交斗争,主要表现为运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国的联盟,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孤立敌人,迫使其屈服。

③ 修橹韫:制造大盾和攻城的四**车。修,制作、建造。橹,藤革等材制成的大盾牌。韫,攻城用的四**车,用桃木制成,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纳兵士十余人。

④ 具器械:具,准备。意为准备攻城用的各种器械。

⑤ 距堙:距,通“具”,准备;堙,通“堙”,土山。为攻城做准备而堆积的土山。

⑥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胜,克制、制服。忿,忿懑、恼怒。蚁附之,指驱使士兵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

所以上兵伐谋应该是“挫败敌人的计谋”。用谋略战胜别人是最高的境界!

上兵的手《孙子兵法》中为上兵的手段是

出自《孙子兵法》。

上兵伐谋,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以谋”,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

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孙子兵法也说,上兵伐谋。谋,就是心计智谋的意思,是人的心思考虑筹划的,伐谋也有伐心的意思。所以人们经常这样总结说,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扩展资料:

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三十六计中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中为上兵的手段是伐谋。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何谓伐谋?“上兵伐谋”的意思是瓦解对方的计谋,让对方的落空或者直接让对方谋划计策的人消失,这里的“伐”就是讨伐、去除的意思,而不是使用。

“上兵伐谋”的意思:

1、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其实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如果不通过交战就能够使政的军队居服,这才是最高明的。

2、孙子崇尚的是军事谋略,而不是喋血杀伐,因面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攻城”的军事理论。

字面意思会用兵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坏别人的战略意图。伐谋其次的呢,就是破坏对方的盟军。伐交再差点的呢,就尽量在野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伐兵最差的方法就是爬城墙去攻城,损失很大。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上兵伐谋的意思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意思是: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赢得每场战斗算不上厉害。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交出所有敌人是最厉害的。

因此,优越的军事战略是凭借战略取胜,其次是外交打败敌人,再次以武力打败敌人。如果敌人在不攻击敌人的情况下投降,并在没有长期作战的情况下摧毁敌人,就必须用“一切胜利”的策略来赢得世界,从而不会使国家实力受挫。并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好处。这是攻击的方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上兵伐谋的意思是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于谋”,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上兵伐谋的案例

1、春秋时,楚国军队伐宋,虽然把宋城围了,但宋国始终不投降,只好决定撤军。大夫申叔时反对撤军,并出了个主意:在宋国土地上修房造物,分兵耕田,长期屯兵,宋文公必然害怕。

楚庄王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宋文公果然怕了。派大夫华元夜入楚师,要求谈判。楚将子反把他的来意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见了华元,问他城中情况怎么样。

华元说,情况非常糟糕,已经到了劈开人骨头当柴烧、易子而食的地步,但是,如果贵国想因此与鄙国订立城下之盟,那就打错了算盘,虽然我们已经落到这种地步,但宁愿亡国,也不会从城下盟,请贵军先退后三十里,咱们再谈!

楚庄王被他的诚实所感动,同时慑服于他的大义凛然,罢兵撤围而去。

2、战国时期,郑武公想伐胡国,故意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大家说打哪个好呢?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伐,郑武公大怒,把他杀了,说,胡国是咱们的兄弟之国,姓关的却说可以打它,是何居心?

胡国国君知道后,以为这个老丈人真把自己当亲人,也就不加防备,不料遭郑国军队突然袭击,轻而易举被拿下。

3、战国时期,王翦为秦将,率军攻打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李牧多次打败秦军,还杀了秦军一个叫亘骑的大将。王翦很不高兴,把视线转移到一个叫郭开的家伙身上。郭开是赵王的宠臣,在赵王面前说话很有分量。

被王翦派人重金收买后,郭开对赵王说,据可靠消息,李牧、司马尚早就与秦暗中勾结,想背叛赵国,现在他们这样做,不过是演戏而已。

赵王历来昏庸,对郭开的话深信不疑,使赵葱、颜聚两个脓包代将,还把李牧杀了,废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再次发动进攻,大破赵军,杀了赵葱,颜聚逃亡,灭了赵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