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谁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伯牙绝弦的简短意思
2.伯牙绝弦的意思(要简短)
3.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4.伯牙绝弦的全文和白话文是什么意思?
5.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什么
6.《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绝弦的简短意思
伯牙绝弦的字面意思是伯牙不再弹琴,与琴绝缘。但实质上讲述的是伯牙与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求的意思。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两人为音乐上的知音,后钟子期病亡,伯牙伤痛不已,也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伯牙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并在墓前摔破自己的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了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情怀。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
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
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一曲。初志在 乎高山,言仁者乐 山之意。后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 乐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
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秦大路)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
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
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意思(要简短)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百度百科-伯牙鼓琴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扩展资料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听闻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péng)莱(lái)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tí)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
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xī)沥(lì)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wēi)峨(é)的高山啊!”
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那天,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听闻后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全文和白话文是什么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该句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伯牙破琴》。《伯牙破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扩展资料: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什么
原文: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白话释义:管鲍分金和伯牙子期的故事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如今人对待别人都像对待奸人、鬼神一样,只留下独自空明的内心。依稀还记得去年春天和你在江边相逢,今日再次来看你,却只有一抔黄土,让我伤心难过。
来的时候多么高兴,离开的时候却这么伤心,连江畔都起了层层愁云。钟子期啊钟子期,你我之间的情谊千金难买,(从今以后)走遍天涯海角也没人能和我畅谈,这首曲子我今后不会再弹了,让这三尺瑶琴也随君而逝吧。
将琴摔断碎了,也剪断了琴弦,子期已经不在了弹琴给谁听。虽然朋友很多,但是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却再也没有了。
出处:出自明朝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扩展资料:
典故: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第二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
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意思是:认为世界上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他再弹琴。出自战国时期《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释义: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意为“知音难觅”
本成语起源于“高山流水”,因钟子期懂俞伯牙所弹曲子的音律,二人结为好友。数年后,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知道后,觉得世上再没有人,像钟子期这样的知己懂他的音律,于是折断琴弦,再也不弹琴了。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伯牙悲痛万分,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便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伯牙破琴》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破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由于《伯牙破琴》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人物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好了,今天关于“谁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谁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